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一到这个时候就冻手冻脚的你,还好吗

暖冬秘籍

对于不少人而言,冬天是一个比较痛苦的季节。气温还没有降到最低,手脚就已经提前进入“冰冷状态”。哪怕穿再多衣服,不停地喝热水,也依然得不到缓解。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呢?入冬后随着气温下降,一波又一波的流感病毒开始侵袭,一不留神,小孩可能就会中招。

那么有没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身体很快变得暖乎乎,

让宝宝和我们一起过上一个暖冬呢?

首先足部保暖很重要

南宋名医陈文中在《小儿病原方论》提及“养子十法”: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要勿令见非常之物,七者脾要温,八者儿啼未定勿令饮乳,九者勿服轻粉、朱砂,十者一周之内宜少洗浴。它强调背腹和足部保暖的重要性。寒从足下起,由于足部远离心脏,供血少,御寒差,如果受凉就容易引起感冒发热等疾病。因此我们要让足部保持温暖,要为孩子和自己选择保暖性好的袜子。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阳气虚衰,二是气血不畅。对于前者来说,冬天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和辣椒等,以此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升腾起体内的“小太阳”,或随时在嘴里嚼一块生姜片,可起到暖身的作用。后者的话,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陈皮和金橘等。

最后推拿让身体更健康

冬天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低,需要依靠肾脏发挥作用,来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冬季的养护重点在于“养肾防寒”,所以大家可以考虑给宝宝做一些养肾补肾的保健手法。

冬季的小儿推拿从肾俞穴开始,位于腰椎棘突下两侧的位置,用拇指按揉,然后是按揉足三里,第三步是肉三阴交,第四部揉丹田,第五步肉涌泉,最后是捏脊。每个位置都要按揉一定的次数和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

给宝宝做推拿,最重要的作用是未病先防:通过推拿,让孩子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从而不生病、少生病;其次才是用推拿给孩子治病,也就是既病防变:因为孩子生病后传变较快,容易发生危急状态,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并发症以及危急病症的作用。这些小儿推拿的保健功能,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给孩子增强体质,多一份安全保障。

不过有时候宝宝手脚凉凉的并不是代表他们很冷哦,家长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判断,适度给宝宝增减衣物。

当然,大人们也可以通过按摩一些活血、暖身的穴位,让自己也温暖过一冬!

1.大椎穴——消除全身怕冷

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该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2.合谷穴——温暖关节

合谷穴即我们常说的“虎口”,位置在拇、食两指之间凹陷处。由于天气变冷引起的关节炎和肩周炎等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但要谨记孕妇不宜按摩合谷穴。

3.足三里穴——提高御寒能力

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于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每天坚持按摩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4.神阙穴——全身供暖

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可尝试在肚脐热敷。

5.阳池穴——消除上肢怕冷

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暖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

6.涌泉穴——消除下肢怕冷

涌泉穴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按揉可以调节气血睡眠,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经常坚持搓揉此穴可让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的症状得到缓解。

掌握以上妙招,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再怕冷!

大家一起从各方面来努力,

加强自己和宝宝的御寒能力,

快乐地度过寒冬吧!

让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我们身体的小火炉吧!

相关阅读:

在穿衣服这件事儿上,你真的不如小孩子!

蓝色大海的传说首播,全智贤只说了两个词!

这些韩国小孩的手工作品好逆天!

如何培养出小梨涡般可人的孩子?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yfys/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