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Painfulheelsyndrome)是足跟部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是足部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肥胖者及运动员常见。在美国大约10%的人一生中会有跟部疼痛性疾病,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因此就医,我国跟痛症发病率尚无明确统计数字。其病因较复杂。
应用解剖后跟部以跟骨为中心,跟骨结节外侧是小趾展肌、趾短屈肌起点,内侧是趾短屈肌和跖腱膜起点。足底跖腱膜分3束止于跖趾关节的跖板、屈肌腱鞘以及近节趾骨基底部,通过横向纤维与各趾相连,与成拱形排列的足部诸构成”铰链”结构,维持足纵弓结构和弹性。跖腱膜下方是跟垫组织,跟垫在跟骨内侧最厚,内有多条小神经分支分布。跟骨内侧面: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跟骨外侧面有跟外侧神经,胫神经发出跟内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跟内侧神经:艾配大部分负重区跟垫和覆盖跟骨下部表层皮肤感觉。足底内侧神经分支分布于足底内侧2/3皮肤,足底外侧神经分支:分布于足底外侧1/3皮肤,该神经的一个分支即小趾展肌神经的感觉支分布到跟骨结节内侧突的骨膜,跟外侧神经发出分支分布于足底外侧及跟底外侧1/3皮肤、跟垫组织及骨膜,上述神经均有相应血管伴行。
病因研究
理论1:足底跖腱膜损伤足底跖腱膜是比较复杂的组织,类似于韧带和肌腱,这类组织受神经支配,存在游离神经末梢和胶囊样的机械刺激感受器脚。足底跖腱膜病变包括跖腱膜的急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指跖腱膜断裂和拉伤,发病率尚不明确。跖腱膜断裂和拉伤导致出血水肿,引起炎症因子释放,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足跟疼痛。足底跖腱膜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炎是成人慢性跟下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占成人需要专业治疗的足部疾患的11%~15%。足底跖腱膜炎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局限性压痛为最常见特征。足底跖腱膜炎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直存在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足底跖腱膜及其跟骨结节附着点生物力学机制异常使跖腱膜产生微小撕裂损伤,损伤持续存在导致跖腱膜的慢性炎症。也有学者认为,足底跖腱膜炎类似于肌腱变性,主要是退变,而不是炎症”,50%以上的患者足底并无明显炎症因子和炎症表现“。有学者认为跖腱膜炎是慢性炎症引起最终退变的结果。也有学者通过观察发现炎症和退变不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而是反映两个独立但是共存的过程。综上,足底腱膜炎存在炎症和退变两种表现,这两种表现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合并存在。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跖腱膜足跟痛,可能与长期的慢性炎症因子刺激游离神经末梢有关,而退变引起的跟痛可能与足底跖腱膜生物力学改变有关。
理论2:跟垫病变跟垫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脂肪组织,其内部存在许多纤维组织将脂肪垫分割为微小间隔,纤维膜将脂肪球隔离开,形成蜂窝状结构”。这种纤维结构能把脂肪组织固定在单个空间内,当受到压缩负荷时发生形变,产生吸收震荡从而保护跟部的肌肉、血管、神经以及敏感的骨膜。跟垫的这种机械保护作用与跟垫自身组织形态结构和机械特性密切相关。退变和损伤会引起跟垫脂肪组织和纤维间隔组织的破坏,由于跟垫自身存在着修复作用,损伤与修复可维持动态平衡。当这种损伤和破坏持续作用或作用过快,跟垫自身修复作用较慢时,平衡被打破,跟垫脂肪减少,纤维间隔破坏,引起机械特性和足底力学的改变,在损伤因素持续反复作用下,造成足底的血管、神经、骨膜的慢性损伤和炎症,最终引起跟痛表现。
理论3:神经性跟痛后跟部神经走行复杂,神经分布和来源因研究对象不同存在着差异,但国内外学者都认为神经卡压在跟痛症早期和顽固性跟痛症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性跟痛经常表现为烧灼样痛、刺痛或麻痛,这种神经性跟痛还可能与神经根受压和足跟部神经瘤有关,后者跟痛与足底跖腱膜炎表现很类似。还有其他的跟部良性或者恶性肿瘤与跟痛有关,临床比较少见。
理论4:跟骨病变
也有可能与跟骨骨刺、跟骨高压症、跟骨应力性骨折、跟骨骨质疏松有关。
医院疼痛病学中心简介
医院疼痛病学中心由中美疼痛病学中心、全国疼痛病学培训中心组成。疼痛病学中心,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延青教授和美国梅奥疼痛中心、克利夫兰疼痛中心、俄国巴普洛夫疼痛中心、中山大学疼痛研究中心等合作,于年落户医院。刘延青教授携全国疼痛学界知名专家将全力推动疼痛病学中心项目建设,把医院打造成疼痛病学核心基地,建成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疼痛病学中心。医院疼痛病学中心已经引进了“国家名医—卓越超群”称号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延青教授以及德国美因茨大学刘堂华博士等优秀的人才,现我科拥有医师4名,护士13名,康复治疗师4名。将规范的疼痛病学诊疗方案、治疗流程、先进的诊疗技术引进到医院,把医院疼痛病学中心打造成CCI国际认证的一流平台,将对宜宾、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疼痛病学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疼痛病学中心临床部常规开展项目
常规治疗:
彩超引导下的外周、中轴、颅神经分支、交感神经阻滞及局部注射等;
关节腔穿刺灌洗;
扳机点注射;
体外冲击波;
臭氧大自血;
银质针
高能量激光
高能红外线
超声波药物导入
微创介入手术
X线下:脊神经根注射、小关节注射、臭氧髓核消融术、胶原酶椎间盘溶解术、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椎间盘等离子等等
CT下:
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及射频毁损术
经圆孔上颌神经阻滞及射频毁损术
腹腔神经丛阻滞及毁损术
内脏大小神经阻滞及毁损术
胸、腰交感神经阻滞及毁损
脊神经根射频
颈腰椎间盘减压(臭氧、射频、等离子)
腰椎侧隐窝注射
骶髂关节注射
鞘内吗啡泵和port植入术
脊髓电刺激(SCS)
专家名片
医院疼痛病学中心首席专家---刘延青
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卫计委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年9月人民网组织评选为国家名医—卓越超群称号。
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近30年,对治疗头面痛、颈腰痛、骨关节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微创介入治疗头面痛、颈腰痛、骨关节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国内较早开展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颈腰痛。主编人卫版《实用疼痛学》,《疼痛病学诊疗手册》系列丛书,参编专著11本,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局级科技奖7项。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曾主持和参加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计划项目子课题和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
专家名片
医院疼痛病学中心主任---刘堂华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全国疼痛病学培训中心临床培训部主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委员。
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年医学博士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擅长于急性疼痛管理、晚期癌症疼痛管理、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治疗;慢性疼痛疾病如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痛、肿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脊柱源性疼痛及骨关节软组织疼痛等的诊断治疗等;目前致力于疼痛病学培训、临床及相关工作。
李庄疼痛病学中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