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针刀医学原理第三章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五、神经血管束

神经血管束是人体内的一种极微小的解剖结构,其中的神经组织往往为神经末梢,并和毛细血管缠绕在一起,故名神经血管束,它在人体内可以说是可以忽略的微观解剖结构。但是在人体疼痛性疾病发生时,它却是十分有价值的解剖结构,因为神经血管束极为敏感,当它受到挤压、缺血、炎性刺激等损伤时,可以引起极为明显的疼痛感觉。人体的一切疼痛性疾病,都是通过神经血管束传递到中枢的,它是最灵敏的感受器。

神经血管束是一种比头发还要微细的较一般神经末梢要长得多的一种组织结构,它是一种特殊的末梢神经。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相关的毛细血管、感知疼痛,因此,关于神经血管束的研究对于治疗一些疼痛性疾病是很有价值的。神经血管束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下面介绍一部分神经血管束的解剖位置和分布情况。

1.头面部:

在头顶部的正中间和两耳尖的连线的交叉点处有一根神经血管束,在头顶部疼痛时,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可以缓解疼痛。

头后部枕骨粗隆的尖端部位有一根神经血管束,当后枕部有局限性疼痛时可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疼痛可立即缓解。

在头部两侧乳突的尖部略偏上后方有一神经血管束,当偏头痛局限于耳廓上方周围时,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可使症状迅速消失。

在枕额肌的额腹外侧,相当于人的额角内侧离额角1到1.5cm的位置,两侧各有一根神经血管束,在头额部疼痛时,将此两神经血管束切断,可使疼痛立即缓解。

在枕额肌额腹最内侧肌束的抵止点额骨的下极及鼻骨的顶上端交界处,相当于印堂穴的部位有一个神经血管束,如额中下部及眶上部疼痛可切断此神经血管束。

在上下后磨牙后侧边缘的牙龈上分别有一根神经血管束;在上下门牙根部牙龈上分别有两根神经血管束,当牙龈痛时,可以分别切断这些神经血管束。

2.肩背部:

在第七颈椎的棘突顶端有一神经血管束,当此处有敏感之痛点时,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症状可以立即缓解。

在肩峰的骨突处有一神经血管束,当肩部此处疼痛,影响肩功能时,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

在喙突的尖端部位有一神经血管束,当此处疼痛时,影响上肢外展、后伸运动时,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疼痛可以立刻缓解。

3.上肢部:

肱骨外上髁骨突处,有一神经血管束,所谓肱骨外上髁炎其实质就是前臂的伸肌群附着点处因劳损形成的瘢痕组织压迫该神经血管束所致,将该神经血管束切断,肱骨外上髁炎就可以很快治愈。

肱骨内上髁骨突部位稍下方有一神经血管束,如此处肌腱受到劳损而变硬,挤压该神经血管束,就会引起该处疼痛,即所谓学生肘。用针刀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疼痛就会很快消失。

桡骨茎突处的腱沟两侧边缘有两条神经血管束,当此处受到劳损时,腱鞘变窄,伸肌腱运动受到障碍时,牵拉此神经血管束,将引起明显的疼痛症状,用针刀将狭窄的腱鞘切开,使伸肌腱运动恢复正常功能并切断此神经血管束,所谓“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就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十个手指的指端偏指腹部位都有一条神经血管束,当某种病变伤害该神经血管束时可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能够缓解该处的疼痛症状。

4.胸背部:

在胸大肌深面,乳头的内下方有数条神经血管束,如某种疾病引起该处剧烈疼痛时,可用针刀将该处的神经血管束切断,可迅速缓解症状。

在冈下肌的起点冈下窝处有数条神经血管束,当冈下肌劳损使起点部位变性,或冈下肌痉挛,挤压或牵拉该处神经血管束时,将引起剧烈疼痛,用针刀将该处神经血管束迅速切断或松解该处的肌腱,可使症状立即得到缓解。

5.腰臀部:

在腰部每一个棘突棘上韧带的外侧缘都有一条神经血管束,当此处受到损害,使该神经血管束受到伤害时,会引起严重的疼痛症状,在临床上除了对症处理棘上韧带的损伤外,立即用针刀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可使症状马上缓解。

在髂后上棘外下方即臀上皮神经的走行部位有数条神经血管束,当臀上皮神经受到损害时,或该处肌肉受到损伤时,牵拉或挤压该处神经血管束,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症状,在临床上除了对症治疗臀上皮神经的损害或该处肌肉、筋膜的损伤外,用针刀切断该处的神经血管束会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6.下肢部:

在股骨的内侧髁处内侧副韧带的深面有一条神经血管束,由于内侧副韧带的病变使神经血管束受到牵拉将会引起该处的明显疼痛,用针刀将该处神经血管束切断,疼痛症状会立即得到缓解。

在大足趾趾甲内上角的皮下有一条神经血管束,如此处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将此处的神经血管束切断,症状即可缓解。

在大足趾跖趾关节的背侧面的内缘,有两至三条神经血管束,如此处有疼痛症状时用针刀将此神经血管束切断,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六、筋膜变异的部分微小结构

环枕筋膜:环枕筋膜是颈部深筋膜在枕骨大孔后侧缘、寰椎后弓部位的增厚部分。其功能作用是控制头的过度前屈。环枕筋膜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后侧上缘,下端附着于寰椎后弓的外侧缘,此筋膜极易劳损而挛缩,因此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的距离拉近,而使横卧于寰椎后弓上面椎动脉沟里的椎动脉受到挤压,造成大脑缺血性眩晕。

腰肋韧带:腰肋筋膜为腰部的深筋膜。其分三层:浅层较厚,位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侧面、骶棘肌的表面,向上与颈部深筋膜连续,向下附着在髂嵴和骶外侧;中层位于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呈腱膜状,白色有光泽。在骶棘肌的外侧缘与浅层筋膜愈合而构成腹肌起始的腱膜;深层筋膜的上部特别增厚部分叫腰肋韧带,此韧带上止于十二肋背侧下缘,下附于髂嵴。此韧带腰部两侧各有一条,对维持人类的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腰背筋膜损伤中最多见的是腰肋韧带损伤。

第二节:立体解剖学

进行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需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一个立体了解,这样才有利于闭合性手术的安全操作。在多数解剖学著作中,关于立体解剖学概念缺乏系统的论述,针刀医学明确提出立体解剖学概念,并对立体解剖学进行系统论述,使之成为解剖学的一个专门学科。下面对立体解剖学进行简单阐述。

一、头颈部

常以六个标线为依据将头部划分为若干部分:即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划一与下横线平行的线);矢状线(即从鼻根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前垂直线(经颧弓中央作一与上、下横线呈直角的线);中垂直线(经颞下颌关节中央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图1-3-98)

颞部的立体解剖结构:颞区所指的位置相当于颞线(是一弧线,前、后端两部分明显。前端起自额骨颧突,弯行经过冠状缝达顶骨侧面后份,继而转向前下,在乳突前方续于乳突上嵴)与颧弓之间的区域,后方以乳突基部和外耳门为界,前方到达颧骨额突和额骨颧突后面;向下通颞下窝。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颞肌、颅骨外膜、颞骨。在浅筋膜内有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走行。脑膜中动脉主干在颞部的体表投影点相当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脑膜中动脉前、后支相当于上横线与前、后垂直线的相交处。

颅顶部的立体解剖结构:本文关于颅顶部的界定如下,在中垂线至上横线的交点至矢状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取一点,再在此点上作一与中垂线垂直的(即和上横线平行的)线,两端分别交于矢状线的前段和后段,此线和矢状线之间的部分即为颅顶之一侧,和另一侧对称的部分合起来即为颅顶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肌、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顶骨。血管和神经分布在浅筋膜中,由四周基底部向颅顶走行,其中有额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等。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枕三角)的立体解剖结构:位于斜方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之间,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斜方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有锁骨上神经、副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颈横动脉、颈横静脉、颈外浅静脉走行(图1-3-99)。

颈动脉三角的立体解剖结构: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及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及其内的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其筋膜鞘、肩胛舌骨肌上腹及颈血管神经鞘,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喉上动脉、舌下动脉、喉上神经、舌下神经走行(图1-3-99)。

二、肩背部

三角肌区的立体解剖结构:相当于三角肌范围的区域。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有旋肱前、后动脉、腋神经走行。旋肱前动脉起自腋动脉第三段,经三角肌深面,绕肱骨外科颈的前面,向后与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吻合。旋肱后动脉起自腋动脉第三段,与腋神经伴行,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的后外侧,分支至三角肌和肩关节,并有分支与旋肱前动脉吻合。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图1-3-)。

肩胛区的立体解剖结构:本文关于肩胛区的界定如下:肩胛骨上肩胛冈以下,大圆肌内侧的区域。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大圆肌、肩胛下肌。有肩胛下动脉、颈横动脉降支的分支、旋肱后动脉、腋神经走行。肩胛下动脉起自腋动脉第三段,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后下方走行约2~3cm分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穿过三边孔到达冈下窝。颈横动脉降支的分支走向冈下窝。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走行见上(图1-3-)。

三、上肢部

肘窝的立体解剖结构: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三角形凹陷,尖向下。其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肱桡肌叠掩旋前圆肌构成肘窝;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窝底为肱肌和旋后肌;窝顶为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在肘伸直时肘前区可出现三个肌隆起,上正中隆起为肱二头肌,下外侧隆起为肱桡肌和桡侧诸伸肌,下内侧隆起为旋前圆肌和尺侧诸屈肌。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肱二头肌腱及血管神经,肘窝内填充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并有正中神经、桡神经、肱动脉、肱静脉走行

腕前区的立体解剖结构:界于前臂前区和手掌面之间,包括桡腕关节、桡尺关节和腕掌关节,它是前臂屈肌腱和血管神经到达手部的通路,腕前区有2~3条横行的皮肤皱纹,即近侧横纹:比较恒定,约与尺骨小头相平,又与桡腕关节线的最近点相对应;中间横纹:不甚恒定,其两端与桡、尺骨茎突相平,即桡腕关节线的桡侧端与尺侧端;远侧横纹:最明显,约与腕横韧带上缘相对应,于该纹外、中1/3交点处,可摸到舟骨结节,从此向远侧约1cm处,可触及大多角骨结节,此横纹尺侧端的突起为豌豆骨,它是腕前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屈腕时有三条纵行皮肤隆起:位于腕前中线的是掌长肌腱,其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最内侧的是尺侧腕屈肌腱。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可扪到桡动脉的搏动。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并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桡动脉、尺动脉走行(图1-3-)。

四、腰臀部

胸腰结合区的立体解剖结构:本文界定此区上至第十二胸椎上缘,下至第二腰椎下缘,两侧至相应三个椎体横突的尖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后层、棘突上有棘上韧带、棘突间有棘间韧带、椎弓间有黄韧带、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椎管内椎体后面上下缘间有后纵韧带、椎管内有脊髓、第二腰椎以下的椎管内有马尾、椎体前面的上下缘间有前纵韧带、横突后侧有竖脊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并有腰神经丛和腰动、静脉走行。

臀区的立体解剖结构:臀区界定为髋骨后近似为四方形的区域,以臀沟与股后区分开。由浅入深的层次:第一层为皮肤、第二层为浅筋膜、第三层为深筋膜、第四层为臀大肌、第五层从上向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第六层从上向下依次为臀小肌、闭孔外肌、上孖肌、下孖肌,并有臀上动、静脉、臀上神经、坐骨神经、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走行(图1-3-)。

五、下肢部

腘窝的立体解剖结构:腘窝是膝关节后方的一个上长下短的菱形窝,其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膜肌和半腱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窝顶是腘筋膜,窝底由上而下依次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分与腘肌及其筋膜。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其内容物为神经、血管、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组织,其中神经的位置最浅,动脉最深。重要的血管、神经有胫神经、腓总神经、腘动脉、腘静脉(图1-3-)。

踝管的立体解剖结构:踝管的界定在足内踝的下后方和跟骨结节的前上方,从足内踝的后下角至跟骨结节内侧的后角划一连线,在内踝下缘的前角到跟骨结节的内前角划一连线,这两条线之间的部分就是踝管。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筋膜、屈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的深面从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及胫后神经、长屈肌腱,最深面是跟骨的内侧面。

第三节体表定位学

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非常重要。由于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并将其系统化、概念化,发展成一个解剖学的专科。

头颈部

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

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锁骨下动脉的体表定位: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的凸向上方的曲线,其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

颈外静脉的体表定位: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

副神经的体表定位: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一、肩背部

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此神经起于臂丛的上干(C5,C6),位于臂丛的上侧,向上外方行,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侧,至肩胛切迹处,与肩胛上动脉邻接。此动脉经肩胛横韧带上侧至冈上窝,然后转至冈下窝。而肩胛上神经则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在此该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冈上肌、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继而伴肩胛上动脉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下肌。

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走向后下方,主要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伴随胸背神经行走,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后者迂曲后行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分支营养附近诸肌。

二、上肢部

肱动脉的体表定位:将上肢外展90°并稍旋后,由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作一连线,连线与肱二头肌内侧缘交点以下的部分。

尺动脉的体表定位:由肘窝中点稍下方到豌豆骨桡侧的连线。

桡动脉的体表定位:由肘窝中点稍下方到桡骨远端掌侧面桡动脉搏动处的连线。

正中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与肱动脉的投影相同;在前臂部为肱骨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向下到腕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的连线。

尺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为从腋窝顶至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的连线。在前臂部为从肱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中点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桡神经的体表定位:在臂部为自腋后皱襞的下方经臂部后方至臂部外侧中、下1/3处,再从该处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在前臂部为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的连线为桡神经浅支的投影;自肱骨外上髁至前臂背侧中线的中、下1/3交界处的连线,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

贵要静脉的体表定位:在前臂部为从尺骨茎突经前臂掌侧面至肘窝尺侧的连线;在臂部从肘窝尺侧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升至臂中点稍下方伴肱动脉上行,汇入腋静脉。

腕横韧带的体表定位:为腕前区从桡侧端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至尺侧端豌豆骨和钩骨钩的长、宽各约2.5cm的区域。

四、腰臀部

臀上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

臀下血管神经出骨盆点的体表定位:自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坐骨神经在臀部的体表定位: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此两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臀部的投影。

臀上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髂内动脉后干的分支,经梨状肌上孔出骨盆至臀部分为浅、深两支,浅支行于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深支行于臀中肌和臀小肌之间。

臀上皮神经的体表定位:起自上3对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过背阔肌的腱膜,在骶棘肌的外侧缘跨过髂棘的后部,分布于臀中间上部的皮肤。

臀内侧皮神经的体表定位:起自第一至第三骶神经,从髂后上棘至尾骶连线的中1/3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内侧部皮肤。

梨状肌的体表定位:起自骶骨前外侧面(第二至五骶椎)骶前孔外侧的部分,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三角形区域。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的中点至大转子尖的连线为该肌下缘的体表定位。

股方肌的体表定位:起自坐骨结节外侧面,止于转子间嵴和大转子的扁长方形区域。

五、下肢部

股动脉的体表定位:屈髋并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划一直线至股骨内收肌结节,此线的上2/3,即为股动脉的体表定位。

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的中点与两踝之间的中点划一连线,即为胫前动脉的体表定位。

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自腘窝中点正下方约7~8cm处至内踝与跟腱的中点,两者之间的连线为胫后动脉的体表定位。

坐骨神经在股后部的体表定位: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股骨两髁连线的中点,此二点的连线为坐骨神经在股后部行径的体表定位。

股神经的体表定位:是腰丛中较大的神经,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髂腰肌前面进入股三角,位于股鞘外侧,下行约3cm即分为多支: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肌支。

腓总神经的体表定位:起于第4~5腰神经及第1、2骶神经的后股,是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腘窝外上界斜向至腓骨头前下方,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起始部,至小腿前部与胫前动脉伴行,先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与长伸肌间下行至足背。分布于小腿肌前群、足背肌及第1、2趾相对面的背面皮肤。腓浅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在小腿下1/3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腘绳肌的体表定位: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起自坐骨结节,向下分为二组,在膝后区向两侧分开,构成腘窝的内上壁和外上壁,并分别止于腓骨头、胫骨干内侧上部、胫骨内侧髁后面。

足背动脉的体表定位: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持带下缘后方出现于拇长伸肌肌腱及趾长伸肌腱之间,行至第1跖骨间隙分为足底深支和第1跖背动脉二终支。它在长伸肌外侧的位置表浅,可扪及其搏动。









































北京中科白殿疯正规吗
白癜风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yfys/8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