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一名儿科女医生的忠告,有孩子一定要看
※胎儿NT检查这些你需要了解
※孕妇用药禁忌一览表,收藏!
※服药后发现怀孕了,这孩子该不该要?
※因头孢让医生付出了30万的“学费“!
※段涛院长谈早孕保胎的8大误区,都是坑!
※孕早期做阴道B超会不会影响胎儿?
※心痛!二胎妈妈坐月子期间猝死,竟然因…
一、手术流产合并子宫颈息肉(1)术前可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尽量确定息肉蒂部的位置。(2)采用卵圆钳钳夹子宫颈息肉蒂部,缓慢地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摘除,一般出血不多,随后进行手术流产。(3)息肉摘除后所取标本均应常规送病理检查。(4)若人工流产同时不便摘除子宫颈息肉,亦可留待术后择期摘除或行宫腔镜下电切息肉。二、手术流产合并子宫颈肌瘤(1)子宫颈肌瘤尤其是子宫颈黏膜下肌瘤或大的肌壁间肌瘤,可阻碍探查宫腔,建议在超声引导和(或)应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进行操作,指示器械探入宫腔的方向。(2)合并子宫颈黏膜下肌瘤者,器械进入子宫颈管时尽量避免触碰肌瘤根部,以免进入宫腔困难或引起出血。(3)若子宫颈肌瘤引起子宫颈位置深陷或变形、暴露困难,体位可采用中、高截石位,利用阴道拉钩协助子宫颈钳钳夹子宫颈前或后唇,同时助手在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子宫,提拉子宫颈钳持续用力,尽可能暴露子宫颈并使子宫颈管和宫腔线处于同一直线水平。(4)器械一旦进入宫腔,应尽可能减少进出宫腔次数,以减少反复手术操作所致并发症发生概率。(5)手术操作要轻柔,防止吸管抽动造成瘤蒂断裂和瘤体表面损伤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6)妊娠期肌瘤随妊娠而增长明显,不推荐手术流产同时行子宫颈间质部肌瘤剔除术,建议流产后1~2个月复查超声,根据患者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程度及肌瘤大小决定是否行子宫颈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7)因子宫颈肌瘤体积较大导致子宫颈形态异常者,流产手术难度增加,不全流产或漏吸风险升高。子宫颈无法暴露或阻碍手术器械进达宫腔,经矫正仍无法操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经阴道、腹腔镜或经腹行子宫颈肌瘤剔除联合手术流产终止妊娠,如果无生育要求或存在其他指征者,也可考虑子宫切除术。三、手术流产合并子宫颈治疗史(1)术前妇科检查了解子宫颈外形和质地,超声检查评估子宫颈管长度、子宫颈间质厚度和形态。(2)术前充分进行子宫颈预处理。(3)建议在超声引导和(或)应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来进行操作,指示器械探入宫腔的方向。(4)若子宫颈坚韧、手术操作困难者,禁忌粗暴探查导致子宫颈撕裂、子宫颈管穿孔、子宫颈管假道,未能成功吸宫或钳刮者,建议改行药物流产,并做好应对不全流产大出血且子宫颈扩张不利的措施。四、手术流产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阴道镜和病理结果排除子宫颈浸润癌,妊娠早期合并CIN可按常规进行流产,注意手术流产过程中尽量避免触碰或钳夹子宫颈病变部位。(2)目前对于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前瞻性研究报道有限,多数学者认为妊娠期子宫颈病变的转归主要包括3种情况:自然消退、病变持续和疾病进展,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不建议妊娠期间对CIN进行治疗。依据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专家共识,妊娠期诊断为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女性,产后86%出现病变消退;妊娠期组织学确诊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的女性,产后病变自然消退率为48%~70%,建议对LSIL和HISL女性产后6周复查,重新评估子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可在流产后根据病例特点酌情于下次月经后复查,根据结果确定下一步诊治方案。五、手术流产合并子宫颈癌(1)早期妊娠合并各期子宫颈癌均不建议继续妊娠,终止妊娠后进一步做肿瘤学评估,依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生育需求实施子宫颈癌规范化治疗,符合保留生育条件者可以个体化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原则与非妊娠期一致。(2)依据无瘤防御原则,手术流产过程中避免触碰或钳夹子宫颈癌变部位,若手术流产过程中子宫颈病灶出血严重,在保障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结束流产时采取子宫颈局部压迫止血或纱布填塞等保守治疗方案,压迫或填塞无效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止血,个别情况下可以施行标准的开腹子宫颈癌手术。(3)有学者提出,也可在不终止妊娠情况下行相应期别的子宫颈癌手术(≤ⅡA1期,FIGO);早期妊娠合并≥ⅡB期(FIGO)子宫颈癌推荐同步放化疗,造成医源性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后是否行清宫术,应结合宫腔有无残留以及放疗剂量,与妇科肿瘤医生联合评估。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合并子宫颈疾病的早期妊娠人工流产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年3月第37卷第3期。来源:西交一附院妇产科内容推荐
阅读
阴道镜是一种妇科内窥镜,主要应用于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及其它下生殖道早期病变的辅助诊断及评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