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握拳试验 又称为尺偏试验。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并屈曲各指,在紧握拳后向尺侧倾斜屈曲,若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有些患者在拇指内收时,即可产生疼痛,尺偏时疼痛加重,表示患有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嘱患者端坐,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手部,用力将手腕极度掌屈、旋后并向尺侧偏斜,并施加压力旋转,若在尺侧远端侧方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体征。说明有三角软骨损伤。 (3)舟状骨叩击试验 使患手偏向桡侧,叩击第3掌骨头部,若舟状骨骨折时,可产生剧烈的叩击痛,有时叩击第2掌骨头时也可出现剧烈疼痛,即为阳性。在叩击第4-5掌骨头时则无疼痛出现。 (4)指浅屈肌试验 将患者的手指固定于伸直位,然后嘱患者屈曲需检查的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这样可以使指浅屈肌单独运动。如果关节屈曲正常,则表明指浅屈肌是完整的;若不能屈曲,则该肌有断裂或缺如。 (5)指深屈肌试验 将患者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若能正常屈曲,则表明该肌腱有功能;若不能屈曲,则该肌可能有断裂或该肌肉的神经支配发生障碍。 (6)夹纸试验 检查者将一纸片放在患者手指间,嘱患者夹紧,检查者抽取之。正常反应:检查者抽取纸片时可感到相当的阻力。
(一)舟月不稳定
腕关节不稳定最常见的类型,又称为腕舟骨旋转半脱位。多由作用于腕关节尺掌侧的背伸、尺偏和旋后暴力引起稳定舟骨近极的韧带断裂,导致舟月骨间分离,同时桡侧副韧带和桡舟头韧带也可断裂。反复重复性活动、握物旋转伤、先天性韧带松弛、尺骨负向变异等也与舟月骨分离有关。
分类:
急性舟月骨分离:损伤四周以内者,常与舟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月骨脱位等损伤共存
慢性舟月骨分离:损伤四周以上者,常由急性舟月骨分离迁延不愈所致
单纯型舟月骨分离:不伴有腕关节及其周围其他结构的损伤,常见病因有创伤、先天性韧带松弛、腕背腱鞘囊肿切除术后、尺骨负向变异等
复合型舟月骨分离:伴发其他损伤或病变的舟月骨分离,如:腕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或月骨脱位、桡骨远端骨折、月骨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放射影像学及关节镜检查:
1)X线片(进行双侧比较):舟月骨间间隙2mm为可疑分离,如4mm即可肯定诊断;皮质环征,环下界与舟骨近极关节面的间距7mm;舟骨缩短;舟月角70o;桡月角20o-DISI。
2)有条件者可行透视、电影摄影、腕关节照影、磁共振等检查
3)腕关节镜检查是目前最为客观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到舟月骨间韧带的损伤情况。
(二)头月分离
动态型不稳定,较为少见。解剖上讲,头骨和月骨之间没有直接的韧带联系,其稳定和支持作用由腕关节掌侧的桡舟头韧带和V形韧带完成,当它们的作用减退或消失时,头月骨间不稳定即可能发生。急性期常因患者惧怕疼痛而难以完成相关检查,因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上所见者多为慢性分离。
多为年轻好运动及先天性腕关节韧带松弛者。
(三)月三角分离
1、与舟月骨分离一样,同属分离型不稳定。
2、单纯月三角骨间韧带损伤难以引起月三角骨分离,当月三角骨间韧带、桡腕背侧韧带复合损伤时,分离方可发生。其损伤机制与舟月骨间分离相似
3、X线片表现常不如舟月骨间分离明显,容易漏或误诊
1、多有腕背伸着地的外伤史,也可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2、腕尺侧疼痛、握力下降。局限性压痛位于月三角骨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尺偏时可出现痛性弹响
3、三角骨冲击试验阳性
4.放射学检查:
I型:常规X线片无异常发现,应力位片可有VISI出现。关节造影和关节镜检查可见月三角骨间韧带穿孔。闪烁摄影显示月三角骨间关节处有核素浓集。
II型:由I型发展而来,可有上述阳性发现。X线片检查还可见舟骨掌屈、投影变短和皮质环征;月骨掌屈、桡月角15o,三角骨呈背伸位;月三角骨关节间隙增宽,腕骨弧线中断。
(四)舟大小多角骨间关节不稳定
一种少见的腕关节不稳定形式,属无分离型不稳定,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1.静态不稳定:
1)多有外伤史,如拇指强力外展位致伤或腕背桡侧最先着地致伤
2)舟骨远极掌侧有疼痛和压痛
3)X线片及关节造影检查可见舟大小多角骨间关节间隙增宽,或舟、月、三角骨掌屈呈VISI
2.动态不稳定:
1)可有外伤史
2)局部可有疼痛和压痛,某些体位时可出现关节“绞锁”
3)X线片无异常发现。X线电影摄影检查可见舟大小多角骨间关节有暂时性的分离
(五)腕骨尺侧移位
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尺骨头切除术后、创伤、多发性骨软骨瘤等。正常情况下,腕骨承受纵向负荷时有滑向尺侧和掌侧的趋势,而桡腕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尺骨远端有控制这种趋势的作用,当上述稳定结构损伤后,其稳定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腕骨尺侧移位发生。
1.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握力减弱。其原发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2.可见患手向尺侧移位,桡骨茎突凸出,也可引发出银叉样畸形
3.X线片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
I型:所有腕骨均向尺侧移位,桡骨茎突与舟骨间的间距加大,桡尺距比大于健侧,月骨近极关节面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对部分少于其1/2。侧位片有时可见近排腕骨掌屈和向掌侧移位,即VISI。
II型:桡骨与舟骨的对应关系不变,月骨和其他腕骨移向尺侧,舟月骨间间隙加大,近排腕骨掌屈,呈VISI。
(六)腕骨背侧移位
又称其为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常继发于桡骨远端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Colles骨折、Barton背缘骨折)。
1.关节肿痛,握力和活动度减弱。侧面可见“枪刺”样畸形
2.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关节面掌倾角消失或呈背倾。月骨和头状骨背侧移位,中轴线位于桡骨干轴线的背侧。
(七)腕骨掌侧移位
又称为腕关节掌侧半脱位,常见于Barton掌缘骨折,腕骨与骨折片一起移向掌侧。也可发生于韧带损伤、感染性炎症及Smith骨折畸形愈合后,或与腕骨尺侧移位同时存在。
1.症状与腕骨背侧移位相同,但腕部畸形较轻
2.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月骨背伸并向掌侧移位,中轴线移向桡骨干中轴线的掌侧。可合并尺侧移位。
翰古健身会所欢迎您的到来!!!
白癜风预防白癜风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