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九
大雪:养生吃素正当宜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从养生的角度讲,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才有利身心保健。今天为街坊们整理了一套养生秘籍,大雪时节好让你从头暖到脚。
暖身秘籍
头部
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起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严重会诱发脑血管疾病。
?搓头
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热敷
热敷可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如果觉得头颈部寒冷僵硬,可以在热水里加少量盐和醋。
?梳头
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鼻子
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温水冲洗鼻腔
每天回到家后,用温水冲洗鼻腔,能将白天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及其他污染物冲洗出去,并能软化并冲洗出鼻腔中形成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按摩鼻翼
每年早晨和睡前,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的耐寒能力。
?戴口罩
戴口罩可预防冷空气直接进入鼻腔,更能直接预防鼻过敏,不让鼻炎有机可乘。
耳朵
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
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
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是大拇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以微发热为度。
?磨耳轮
拇指置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捏,以感到发热为度。
背部
“背宜常暖”,如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之邪入侵,导致免疫力功能下降。
?晒太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肩背部是身体采集大自然阳气的主要部位,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在天气晴好的午后,经常晒晒后背,可以帮助身体获得更多的阳气,尤其要多晒晒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便是大椎穴。
?按摩
沿背住两侧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要动作协调、节奏均匀,宜轻不宜重。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腰部
腰部双肾附近最怕风寒侵袭,尤其是女性,腰部受寒会引起气滞血瘀。
?外敷
热盐袋外敷可以有助于血气畅通,缓解腰酸背痛。
?捂腰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穿衣不露腰
穿衣腰注意腰部的衔接,上衣一定要盖过腰部,少穿低腰裤。必要时可选择护腰带加强保暖。
双手
冬季气温下降,皮脂腺的分泌液随之减少,再加上冬季冷空气侵袭,手脚的热量和油脂发挥得很快,并且非常干燥,甚至出现皲裂、流血等症状。
?注重食疗
如大枣生姜汤,主要原料为大枣、生姜、红糖,具体做法是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坚持服用。
?按摩穴位
按摩阳池穴能够使阳气充足,使手脚暖起来。阳池的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适当运动
在天气较暖时,可适当做些户外活动,经常按摩手部皮肤,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膝盖
膝关节脂肪含量少,易受寒冷刺激。而且冬天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保护和调节功能下降,寒气侵入是很容易诱发膝关节疼痛。
?重点保护
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裤等,骑车、外出锻炼时可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晚上睡觉时,要用被子盖住膝部或风湿的部位。
?热敷
每天晚上可对膝关节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膝部不适,缓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肿胀。
双脚
“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
?穿保暖鞋袜
及时穿上保暖轻便的鞋和袜。鞋子不能太小,否则会使脚部循环受到挤压。组好垫上鞋垫,如果爱出脚汗,鞋垫最好每晚更换。
?热水泡脚
每晚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足部按摩
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温润食物
⑴
顺以天时,静以养阳
《遵生八笺》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并要收敛神气。出门注意防风防寒,不要着凉。也不能过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阳气耗散。静养是一种平淡恬静,却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种子和根须。
⑵
宜增苦绝咸,静摄以迎初阳
大雪是进补的上好机会,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尤其今年终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是个燥冬,用性味温润的补品为好,以助阳气生发。如果平时就是阴虚、湿热、痰湿体质,这个冬天可能会不大好过了,稍补就就生“内火”:皮肤干燥、口腔溃疡、便秘……
还好,白萝卜可“消食祛痰癖”。好东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萝卜这时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热化痰,熟食益脾顺气。特别是吃多了补品上火时,一杯白萝卜汁效果是最好的。
⑶
天寒补肾
既然今年是燥冬,补肾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补肾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锦上添花的一笔。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的强太多了。
黑芝麻盐做法超简单:把芝麻炒一炒,炒干后用料理机打碎,混入少量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平时撒在米饭或者面包上,又好吃又补肾。黑芝麻对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的人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END?
编辑
Lggend;资料整理自网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