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和你一起述说我们不知道的经络五输穴

哈喽,大家好,经过年元旦假期短暂的休息,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在这里,小编送给大家一个晚到的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年新的一年里,小编和大家陪伴每一天,为大家传播中医理论,普及养生文化,做大家的健康小天使”(欢迎大家加小编的,小天使和大家永远不离不弃)

言归真正,最近小编在学习经络的时候,发现“五输穴”与五行结合最紧的一组穴位,那么就让我们重温经典,在经典当中找寻古人的智慧

《素问.九针十二原》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可见,经络中的五输穴即:分别各为井、荥、输、经、合,并称为“五输”。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也就是说,

“井”穴多位于手足上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

“荣”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尚未成大流,是终气所出的部位;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的部位;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宽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的部位;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 

五输穴这种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尚有用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比喻的。如将“井”穴喻为春天,东方是经气初出和萌发的部位。

1.井穴主治肝之疾患:“井主心下满”是指心窝部痞满,郁闷而言。肝属于木而主疏泄,如果疏泄不利,则肝气横逆可见“心下满”,如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急躁易怒、小儿惊风、乳蛾、癫狂、头痛头胀、呃逆、嗳气,这些都可以取用井穴,以疏肝理气。

2.荥主治心之疾患:“荥主身热”。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心与小肠相互表里,其他由此而引起的病症,如热伤神明,则心烦、心悸、失眠及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等;热伤津液,则口燥舌干;热移小肠,则小便短黄;热伤面络,则吐血衄血;热毒过盛,则舌红,脉数等,均可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

3.输穴主治脾之疾患:“输主体重节痛”。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脾与胃相表里,其他由此而产生的病症,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肢体浮肿,大便溏稀,就可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

4.经穴主治肺之疾患:“经主喘咳寒热”;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喘咳寒热”,为邪袭肺王,肺失宣降所致。其他与此有关的病症,如咽干咽喉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溲不利,大便失调,脉浮,则可以用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降气。

5.合穴主治肾之疾患:“合主逆气而泄”,肾属水,与膀胱为表里。“逆气”,是指气机上逆的病症,如肾不纳气之上气喘咳等;泄指二阴病变,如遗尿、遗精,大便失调等,均属肾气虚衰,真元亏损而引起的病症,阳痿,可取用合穴以补肾育阳。又因为“逆气而泄”的病症不仅与肾,而且与胃有关。合穴主治肾脏疾患,也可以治疗胃的疾患。

五输穴

经名

穴名

取穴

操作

手太阴肺经

少商

拇指桡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中指尖端的中央。

浅刺0.3~0.5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少冲

手小指桡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足太阴脾经

隐白

拇趾内侧端,距趾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

大敦

拇趾外侧弊端,距趾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足少阴肾经

涌泉

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当足趾跖屈时呈凹陷中。

直刺0.5~1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食指桡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无名指尺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手小指尺侧端,距指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足阳明胃经

厉兑

第二趾外侧端,距趾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第4趾外侧端,距趾甲角1分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小趾外侧端,距趾甲角1分许。

浅刺0.1~0.2寸,可灸。

经名

穴名

取穴

操作

手太阴肺经

鱼际

第一掌骨中点,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直刺0.5~0.8寸,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

劳宫

掌心,第2、3掌骨间,握拳时,中指尖下是穴。

直刺0.3~0.5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少府

掌面4、5掌骨间,握拳时,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

直刺0.3~0.5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

大都

拇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

直刺0.3~0.5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

行间

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阴肾经

然谷

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直刺0.5~1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二间

握拳,在第2掌指关节桡侧前缘凹陷中。

直刺0.2~0.3寸,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液门

握拳,在第4、5指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直刺0.5~1寸,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前谷

握拳,在第5掌指关节前缘,横纹头赤白内际处。

直刺0.2~0.3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

内庭

足背面,第2、3趾间的缝纹端。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

侠溪

第4、5趾间的缝纹端。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通谷

第5跖趾关节前下方,当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3寸,可灸。

经名

穴名

取穴

操作

输土

手太阴肺经

太渊

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仰掌,腕横纹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健之间。

直刺0.5~0.8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

太白

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肉际处。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

直刺0.5~1寸,可灸。

输木

手阳明大肠经

三间

握拳,在第2掌骨小头桡侧后缘凹陷中。

直刺0.5~0.8寸,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中渚

握拳,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约当液门穴后1寸许。

直刺0.5~1寸,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握拳,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直刺0.5~1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

陷谷

足背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直刺0.5~1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

足临泣

足背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健外侧凹陷中。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束骨

第5跖骨小头后下方,当赤白肉际。

直刺0.3~0.5寸,可灸。

经名

穴名

取穴

操作

经金

手太阴肺经

经渠

太渊穴直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凹陷中。

直刺0.3~0.5寸,禁灸。

手厥阴心包经

间使

仰掌,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手少阴心经

灵道

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当神门穴上1寸5分处。

直刺0.3~0.5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

商丘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的中点取穴。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

中封

内踝前1寸,当胫骨前肌肌腱的内缘。

直刺0.5~0.8寸,可灸。

足少阴肾经

复溜

太溪穴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取穴。

直刺0.5~1寸,可灸。

经火

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

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的凹陷中取穴。

直刺0.3~0.5寸,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当尺、桡骨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阳谷

腕背横纹的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

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

阳辅

外踝高点上4寸,当腓骨前缘处。

直刺1~1.5寸,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昆仑

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取穴。

直刺0.5~0.8寸,可灸。

经名

穴名

取穴

操作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尺泽

仰掌微屈肘,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直刺0.8~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

仰掌微屈肘,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手少阴心经

少海

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直刺0.5~1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缘,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的凹陷中。

直刺1~2寸,可灸。

足厥阴肝经

曲泉

屈膝,膝关节内侧纹头上方凹陷中。

直刺1~1.5寸,可灸。

足少阴肾经

阴谷

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直刺1~1.5寸,可灸。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屈肘,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直刺1~1.5寸,或透刺少海穴,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

天井

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屈肘时呈凹陷处

直刺0.2~0.5寸,可灸。

手太阳小肠经

小海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直刺0.3~0.5寸,可灸。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当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直刺1~1.5寸,可灸。

足少阳胆经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直刺1~1.5寸,可灸。

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

腘横纹中央。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以上是小编对于五输穴的认识,更多中医方面的知识,欢迎添加小编的,与小编一起学习中医,让中医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

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本书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涓瘮杈冨ソ
鍖椾含鍝鍖婚櫌鐪嬬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yfys/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