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液囊支原体(MS)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蛋鸡、肉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现象极其普遍,导致鸡群采食量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淘汰率增高,没有产蛋高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滑液囊支原体呈多形态的球状(直径约0.2~0.4μm),比鸡毒支原体(MG)稍小,是最小的自我复制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引起的症状不同。病原具有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利用尿素等一般支原体的特征。人工培养时营养要求比MG高。没有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没有效果。病原亲呼吸型、关节型、生殖型,会对呼吸系统和滑液囊、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垂直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经蛋的垂直传播危害更大;健康鸡和病鸡的接触水平传播力很强,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水平传播途径,经过呼吸传播感染率达%,传染速度大于MG,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11-21天。雏鸡中有10~20%经蛋感染的鸡,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传遍整群鸡。
滑液囊支原体对冷、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湿冷的环境中可能存活几天,但在干燥和热的环境里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全群淘汰和空舍是根除病原体的唯一办法。
自然情况下仅感染鸡和火鸡,人工感染可致雏鸡和鹅发病。经蛋感染的雏鸡可在1周龄内发病。主要危害4~16周龄的鸡和10~24周龄的火鸡,成年鸡偶见,发病率一般在5-15%,最高不超过75%,但是感染率一般在90-%,死亡率通常低于1%。
本病在胸骨滑液囊发生的病变早,一般在20-30日龄左右出现;而跗关节和爪垫发生病变时间晚,一般在70-80日龄出现。
滑液囊支原体主要危害4~25周龄的母鸡,一般在胸骨滑液囊出现水疱、跗关节、爪垫发生肿胀的病变,但是这三处病变不是同时发生,当跗关节、爪垫发生肿胀,鸡的下肢不能正常站立,出现跛行时表现出的症状就更加明显。但是如果仅仅在龙骨滑液囊发生病变时由于羽毛的覆盖,就不容易在早期发现。已经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病鸡,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就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影响按时开产,没有产蛋高峰。
1日龄发病多见气囊炎病变,经过呼吸道感染的鸡一般在4-6天出现轻度啰音,继而加重。
商品鸡感染后发生气囊炎,容易和H9、ND、IB混感,蛋鸡及种鸡产蛋率下降明显。
发病初期主要表现鸡冠苍白、跛行及生长缓慢;严重的鸡冠萎缩,部分呈蓝红色。关节周围肿胀(跗关节、指关节);胸骨皮下有囊肿;跗关节、指关节、爪垫是主要感染部位。
病鸡精神状况基本正常,较同日龄的鸡发育慢、体重轻,鸡冠不发育,颜面苍白,当感染跗关节、爪垫肿胀时出现行走困难,跛行,步态呈“八”字或“踩高跷”状,严重者不能站立。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食欲减少,体质瘦弱、羽毛粗乱、生长迟缓。有些病例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变形,手感软。严重者趾关节肿大变形,部分病鸡胸部龙骨皮下组织增厚、肿胀。
感染早期,病鸡关节周围腱鞘的滑膜囊炎,关节、胸骨、龙骨滑膜囊可以看到粘稠的、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甚至干酪样的渗出物。
胸部肌肉消瘦,龙骨滑液囊出现大水泡,早期病禽的龙骨滑液囊内可见有淡黄色胶胨样粘液,以后逐渐变成混浊粘稠的乳酪样黄白色渗出物存在于胸骨滑液囊以及多个关节周围腱鞘的滑液囊中,慢性病例的病变关节表面有橘黄色干酪样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在关节甚至关节附近的腱鞘和肌肉之间,出现浅黄色渗出液、黄色糊状或黄白色干酪样物。病程长者,在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肘关节以及腕关节也会出现同样的病变。
关节型病例常出现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病初水肿,有渗出物,呈黄色或灰色,清亮,有黏性,随病程发展,渐次混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甚至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物。受影响的关节呈橘黄色,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组织病理学检查,软组织水肿腱鞘和滑液囊腔有异嗜性细胞浸润随后因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变厚,有时异嗜性细胞炎性变化扩展到下层骨,形成纤维素样变性。内脏器官一般不见特征性病变。
30-40日龄的鸡发生滑液囊支原体后,在做疫苗时注意用手指捏一捏胸部龙骨,如果感觉胸部龙骨外面的皮肤增厚、肿胀,一般就是感染了滑液囊支原体病。
引起家禽运动障碍的疾病有呼肠孤病毒(REOV)、脑脊髓炎病毒(A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滑液囊支原体(MS)、盲肠肠球菌(ETC)、葡萄球菌(SYA)、大肠杆菌(EC)等。
滑液囊支原体(MS):跗关节肿胀,脚掌及指关节肿胀,感官均不易看到红肿热痛炎性症状,胸滑膜出现囊肿明显。
葡萄球菌引起的滑膜炎及关节炎有明显区别:MS不会出现红、肿、烂等临床病变;葡萄球菌不会同时导致胸囊肿和跗关节肿胀、脚掌肿胀。
REOV引起死亡率高,出现运动障碍后很快死亡。患鸡运动障碍主要表现在一腿呈“直角”外拐,原因是因为肌腱与胫骨上端滑落。病鸡解剖后跗关节上段肌腱出血、坏死、断裂、肌腱滑落胫骨。临床鉴别诊断很容易做到,本病防控难才是真正的关键点。
“不易彻底康复、不易彻底治愈、不易彻底净化、不易真正预防感染”。
1、全进全出
2、种禽一定要净化
3、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病可以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林克+大观(MS气囊炎2克/升水、关节炎1克/升水)等连用7天,适当配合抗病毒药芪贞颗粒效果更佳,但是一般需要2—3个疗程。如果发现晚,治疗晚,则治愈慢,治疗时间长。
遵循“两个疗程、两种药物”的治疗原则,坚持“两两”原则能更好起到防控作用:即治疗1次需要两个疗程,1个疗程5-7天,间隔3天后再使用一个疗程;两种不同药物组合可以避免或减轻耐药性,增加疗效,使治疗更彻底。一旦发病使用敏感药物可以减轻发病程度,减轻本病对鸡群生产性能和机体的影响。
4、垂直传播造成隐性感染鸡群,及早预防能很好预防发病,发病程度较轻。
5、由于本病较难治愈,反复性强,用药痊愈后,一定再用三天,防止复发。
6、病情严重的瘦弱鸡很难见效,无治疗价值,要淘汰。临床上青霉素+链霉素同时注射对个体治疗有一定效果更佳,但是不会痊愈。
1、种鸡必须做好相关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敏感药物预防。产蛋前“一活两死”疫苗接种,感染鸡群需要持续间断使用敏感药物。及时淘汰感染或关节肿大的种鸡,不对发病种鸡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种蛋带菌量,减轻对产蛋率及种蛋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孵化影响及商品鸡气囊炎发病率。
2、商品蛋鸡建议5-6周龄冻干苗、18周龄灭活苗“一活一死”MS疫苗接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冻干苗只有进口疫苗“澳大利亚生物资源有限公司”的“MS-H”株疫苗,灭活苗在国内只有三家疫苗生产厂家,并且是含在MG疫苗中。
3、商品肉鸡、肉杂鸡对MS防控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预防意识,二是进行1周齡内药物预防。有利于饲养过程中瘫痪患鸡数量减少,有利于减小料肉比,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囊炎的发生几率,提高成活率。
4、本病药物控制效果时好时差,采用间歇用药和轮换用药的方法很重要。没有一种抗生素能将存在于鸡群中的病原体根除掉,而只能是控制病情。
5、由于本病呈现渐进性消瘦,且不容易被发现,临床上多与腺肌胃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混合感染,应注意解剖确诊。
白癜风的饮食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