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拇长屈肌腱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肌腱与不充分的骨折复位,钢板植入位置不佳,内固定失败或突出的内固定物摩擦引起
研究选入了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后11例拇长屈肌腱断裂和22例未断裂的影像学资料,由5位独立人对变量参数进行评估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进行评估变量
钢板远端距离腕关节的长度也非常重要钢板远端距离桡骨掌侧缘的长度每改变1mm,拇长屈肌腱断裂的比值为0.50在临床结果中,钢板远端越接近关节,肌腱断裂的可能性越高(图3)
来自皇家利物浦大学的selvan等人通过回顾性研究了众多术后发生拇长屈肌腱断裂的影像片,发现均存在次优的骨折复位和不良的钢板位置介于此,提出通过分析术后影像伸肌腱断裂中骨折复位的情况和钢板位置,可以用来判断有无拇长屈肌腱的损伤文章最近发表在injury杂志上
结果显示:组内观察发现尺骨变异评估为良好,其他优异这项结果说明该测试的可行性(table 1).
如果尺偏角<25°,会增加拇长屈肌腱断裂的风险在尺偏角<25°时,每改变1°引起拇长屈肌腱断裂的比值为0.74(95% ci 0.57–0.95)上述建议如果骨折复位后尺偏角接近正常值,那么拇长屈肌腱断裂的风险就会降低(图2)另外在侧位片上,没有发现钢板或任何其他金属的突出物
1.红线:桡骨纵轴线;2.黄线:钢板纵轴线 ; 3.蓝线:钢板远端 ;4.绿线:关节线 ; 5.粉线:辅助测量尺骨变异/桡骨高度;6.白线:以钢板远端桡、尺侧为切迹分别作与红拇长伸肌腱断裂症状线平行的直线
5位独立观察员(骨科高级实习生)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影像(正位片和侧位片)进行回顾,予以盲测并对x片上的众多参数进行测量(图1)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固定在临床手术中很常见,并发症有腱鞘炎,伸肌腱和屈肌腱断裂等其中拇长屈肌腱损伤最为普遍,约占3-12%,而且患者会在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疼痛或者功能缺失
测量方法(评估复位):
1.掌倾角 ;2.尺偏角; 3.桡骨高度(桡骨茎突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 4.尺骨变异
2.钢板与关节面的距离:蓝线与绿线的距离
评估钢板位置:
讨论后认为术后影像资料在预测肌腱断裂上有一定的意义,但不是所有变量均可行术中良好的解剖复位及精确的钢板位置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拇长屈肌腱并发症的发生率基于以上的研屈趾肌腱挛缩究结果,提倡尺偏角恢复到正常范围,并确保钢板位置不要太偏向于远端另外还建议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拇长屈肌腱激惹的症状,考虑在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以防止肌腱断裂
骨折复位后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和尺骨变异在正位片上,通过对钢板摆放角度(红线与黄线的夹角)、钢板远端与关节的距离(蓝线与绿线的距离)和平移值(先做两白线间与红线的垂线,再做该垂线上的中垂线,随后跟红线的进行比较差异)的分析来测量钢板摆放位置侧位片上,对钢板位置和突出的内植物进行标记和测量
3.平移值:做两条白线与红线的垂线,在该垂线上再做中垂线,予以比较跟红线的差异
为了量化关联程度,进行单变量回归分析(table 3).
:taoqijie
查看信源地址
1.钢板摆拇长伸肌腱放角度:红线与黄线的夹角
线条:
尺偏角和冠状位片上钢板与关节的距离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钢板摆放角度有临界意义(tabl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