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经常性手麻警惕ldquo鼠标手rd

1、定义

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以手工作业者多见。

腕管:是腕关节掌侧的一个狭窄管道,中间走形肌腱、神经等。其中包括正中神经,控制拇指、食指、中指的运动和感觉。当腕管狭窄便会压迫神经产生手掌麻木、无力、疼痛,这便是所谓的腕管综合征,也称“鼠标手”。

2、发病机制

在腕管内,通过的组织紧密排列,而且构成腕管的组织坚韧,无雅性,任何原因引起的腕管内的压力增高,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致神经功能障碍,产生临床症状。

腕部的创伤,如骨折、脱位、扭挫伤等,使腕横韧带增厚,或改变腕管的形状,或减少腕管的容积,或腕管内有脂肪瘤、腱鞘囊肿等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多,均可导致腕管的相对狭窄,使正中神经受压,发生腕管综合征。

3、多发年龄

多发年龄是30-60岁,女:男的比例为3:1。常常先累及优势手首发症状手麻木和疼痛,夜间疼醒。疼痛经常向肘和肩部扩展,甩手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后者有鉴别诊断价值。夜间患者由于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针刺样感觉和疼痛醒来在驾驶时渐渐进展的手指麻木。

4、诊断要点

1)病史无外伤史。

2)临床症状患手饶侧3个半手指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夜间加重。

3)体征患手握力减弱,桡侧三个半指皮肤感觉减退,重者大鱼际肌菱缩。所诊试验Tinel征(叩击受伤神经,出现支配区麻木疼痛为阳性)、Phalen试验/屈腕试验(被动屈腕,1分钟内正中神经支配区麻痛为阳性)。

4)辅助检查X线可见腕管原发骨骼病变。肌电图检查可见正中神经腕部损害征象。

5、治疗

1)、理疗:

早期:可以使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手段。达到消炎、消肿、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后期:使用超声波、音频电疗、蜡疗等以减轻组织粘连和软化疤痕。冷疗镇痛、消肿。可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法较多,可以联合应用2~3种治疗方法,中度或重度疼痛者可以合用止痛消炎药。

2)、制动:

制动对于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制动可以修复组织断裂或骨折、关节脱位的再移位,利于组织的愈合。但是长时间的制动还可能引起软组织的粘连和关节僵硬。所以一定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制动时间与范围。

3)、康复训练:

腕管综合征的康复训练主要可以分下几点:

关节活动度练习: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手部关节按压、关节牵引;肌力练习;关节松动术。

(1)被动手法:

可用轻手法按压痛点:每个痛点可以按揉2-3分钟,每天3-5次。

轻度被动旋转手腕:每组15次,每天3-4组。

被动屈伸腕关节,在每一个方向保持最大的伸展位约1分钟,使前臂屈肌获得牵伸的作用。每天3-5次。

(2)主动运动:

无负重的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旋转。每组15次,每天3-5组。

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屈曲手指,伸展手指。一组15次,一天3-4组。

做腕关节轻度负重的腕屈伸活动,可以拿一个大小,重量合适的瓶子来练习每组10次,每天3-4组。

神经-肌腱滑行练习:

神经滑行练习:手腕处于中立位,伸指,然后轻握拳;伸指伸腕,手指并拢背伸状。

肌腱滑行练习:手指伸直,指向天花板;手指弯曲成钩状,轻握拳。练习时以轻微的酸、胀、痛感为起效,每天练习3次,每次3遍,每个动作维持5s。

(3)肌力和肌耐力训练:

握一个阻力始终的弹力环,用力握紧然后缓慢放开。每组10次,一天3-4组。

在后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使用适当大小阻力的握力器来练习手部的肌力和肌耐力。每次坚持30秒-1分钟,一天3-5次。

如果没有握力器的话,也可以用橡胶球或者网球来代替。

(4)健康教育:

患者应避免手部重复同样的动作。尽量不要打麻将、打毛衣、久骑自行车、洗衣物时不要用力拧,选择轻巧型的炊具等。

4)手术治疗:

临床约30%~40%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指征主要有:骨折、脱位或占位性病变造成的正中神经卡压;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明显感觉减退、电生理检查属重度;保守治疗无效。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yfys/33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