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肘,掌心向胸,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在大多角骨、桡骨、两筋(即拇短伸肌随和拇长伸肌腱)间。现代常用于治疗腱鞘炎、中风半身不遂、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列缺主治腕部腱鞘病。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腧穴释义
阳溪:手背为阳,筋骨间凹陷处类似山溪。此穴在二骨(桡骨、腕骨)、二筋(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穴当阳位,故名。
简便定位
在腕上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在手腕桡侧,当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腕关节桡侧处取穴。
解剖定位当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功能主治
清泻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此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可治疗头面五官疾患;此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此穴位于腕关节处,具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腕臂酸痛。
主治病证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齿肿痛;热病心烦,癫狂;腕臂酸痛。
配伍应用耳聋鸣:阳溪、下关、关冲、掖门、阳谷(《针灸甲乙经》)。
咽喉肿痛:阳溪、少海、掖门(《神灸经纶》)。
齿痛:阳溪、曲池、少海、阳谷、二间、掖门、颊车、内庭、吕细(《神应经》)。
目痛赤:阳溪、阳谷(《针灸资生经》)。
心邪癫狂:阳溪、攒竹、尺泽、间使(《神应经》)。
热病心烦渴:阳溪、太白、少冲、通里(《采艾编翼》)。
偏头痛:阳溪、丰隆、解溪(《类经图翼》)。
臂重痛肘挛:阳溪、前谷、后溪(《备急千金要方》)。
手腕无力:阳溪、阳池、肩髃、曲池、腕骨、合谷、鱼际(《针灸十四经穴治疗诀》)。
五指拘挛,伸缩疼痛:阳溪、临泣、尺泽、中渚、五处(《针灸大成》)。
腧穴操作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
现代研究
研究表明,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阳溪穴可见胃蠕动减慢。
古文摘录
定位记载《灵枢·本输》: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两筋间陷者中。
《针灸甲乙经》: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者中。
《千金翼方》注:一云在合谷上三寸。
《循经考穴编》广注:在虎口后腕侧上两筋罅间,与太渊相并,直对食指本节,骨尖有动脉。
《医宗金鉴》:从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张大指次指取之。
主治记载《针灸甲乙经》: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痛瞑,头痛,龋齿痛,泣出,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喉痹;耳聋鸣;疟寒甚;狂言善笑见鬼;痂疥。
《备急千金要方》: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闷,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
《外台秘要》:热病肠澼,臑肘臂痛。
《针灸资生经》:牙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风赤野,有翳。
《循经考穴编》:手腕疼肿;五指拘挛,腕疼彻肘。
《医宗金鉴》:瘾疹。
手阳明大肠经动态循行图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廖柏丹医师
医院(医院)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针刀学组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深圳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仲景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深圳市针灸学会会员
深圳市按摩师协会理事
深圳市按摩师协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讲师
廖大夫医学求知网,推广医学养生文化:中国传统运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文化,西医科普知识。格物致知,普及医学生理、病理常识,每周带给您新知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给周围的朋友,让更多人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