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腿疼....
大夫,我腰疼.....
临床接诊过很多患者,发现一个同性,多数相同,很多都是这几处原因
今天把这一系列的病因和视频做出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探讨,提高患者的致病防病意识
今天讲
------你不得不重视的小腿三头肌之腓肠肌,这个也是腿疼腰疼的元凶之一
腓肠肌
起点: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上髁后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上髁后面。
止点:跟结节。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丛的胫神经
功能原理:根据它的起止点,它跨越了膝关节和踝关节,它是双关节肌‘
其短缩的时候也是其主动功能的时候,故它发挥主动功能膝关节屈曲,足跖屈。
临床本病的损伤1.多见于废用性短缩,如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
2功能性劳损,如芭蕾的舞者,运动员,登山者,久蹲者
临床表现:它缩短了会引起膝关节屈曲,同时会拮抗膝关节伸展和踝背屈。
如果它无力了会引起足跖屈功能障碍。
故它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下蹲障碍等症状。
病人在下蹲的时候会出现脚跟翘起,严重者不能正常下蹲[上厕所都成问题]
损伤病因:因其于下端经跟腱附着于跟骨,长期短缩会导致跟腱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足跟疼,因其上端附着于股骨内上髁及外上髁,其短缩会导致膝关节屈曲,使髌骨不能正常移动,人在运动的时候会导致膝关节和胫骨和股骨过度摩擦,而产生膝关节软骨炎症及其损伤导致髌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炎,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等临床病症。
根据弓弦力学原理,腓肠肌跟腱足底筋膜如弓之弦,踝关节足如弓之剑,腓肠肌短缩会导致足向前移位,引起站立位膝关节过伸,膝盖骨盆前移,人体的重心落于前脚,人体后线{人体膀胱经范畴肌肉}紧张,而产生人体生物力学紊乱,和相应的关节代偿。在膝关节腓肠肌同样如弓之弦,膝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股四头肌长期处于被动拉长,而损伤,膝关节疼痛等。
根据肌筋膜理论,人体的后线由下而上,足底腱膜,跟骨,小腿三头肌,股骨内外髁,腘绳肌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竖脊肌,帽状腱膜,眉弓,额骨。
腓肠肌短缩可以导致任何上述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根据肌肉平衡理论,小腿三头肌为踝关节的跖屈肌,其短缩可以打破踝关节的平衡,使踝关节长期处于跖屈位,踝关节的背屈肌如被动拉长,产生大腿前面,小腿前面的疼痛不适及相应前表线的问题。
根据关节相间原理,胫骨前肌引起踝关节跖屈,产生膝关节过伸,髋关节过伸,腰椎前凸加大,下胸段伸展,上胸段屈。下颈段屈,上颈段伸张,产生相应的颈胸腰髋膝踝的病变和不适等。
根据肌肉神经理论,腓肠肌受胫神经(S1-S2)支配,当腓肠肌损伤会通过神经传导,导致腰骶部。同侧及对侧相应神经区域的疼痛和不适,
同样腰骶部的问题也可以导致相应腓肠肌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在胫神经受到卡压和损伤时产生胫神经麻痹及传导障碍,造成腓肠肌的短缩及无力,产生足跖屈无力,背屈角度增大等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静态评估:
站立位,短缩时有时膝关节屈曲位,小腿轮廓比对侧粗大轮廓清晰。无力时小腿松弛萎缩。
仰卧位,短缩时足趾屈,无力时,足略背屈。
动态评估:
1,下蹲评估,短缩严重时,在下蹲时会出现翘脚后跟的现象,如果脚后跟不翘起不能正常下蹲或下蹲不适及膝关节疼痛,轻者下蹲角度正常,但是小腿略有不适感。用手触及腓肠肌丰满有力。触及条索硬结扳机点。
2,仰卧位评估,腓肠肌短缩时足趾屈位,伸膝背屈足时角度不够(正常角度为20度),助力背屈仍不能达正常角度,屈膝角度明显改善或达正常角度。腓肠肌无力时足背屈位,足趾屈不能达到正常角度,正常角度为50度。助力趾屈角度达到正常位。
3,需与足背屈肌无力及比目鱼肌短缩相鉴别。
治疗方案:
一,针刺疗法
1,毫针针灸疗法,在委中穴,承山穴电针法。
2,胫神经触及,触及位置委中下四横指,向内一拇指,直刺到骨面,小腿脚跟或足底有窜麻感出针即可。
3,在俯卧位用手下按小腿后方三头肌,在两侧明显隆起处每侧取两点,间隔三到四横指,呈45度角向内上方斜刺,0.5*75以上的针再进入皮后可扇形刺,刺即出针,毫针可接电针疗法。
4,本方法不纠结与工具,以病人适应度为宜,小针同样达到大工具的效果。
二,按摩疗法
1,先行表面皮肤松解,如擀皮推法
2,再用四指或手掌有腘窝向下推至脚跟,需用力均匀适当,推三到五次即可。
每推一次需用时大约30秒。
3,拉筋法,仰卧位或俯卧位伸膝,足被动背屈以拉伸腓肠肌。
4,拉伸前后可行热敷膏药疗法促进恢复。
三,自我拉伸
1,教病人做拉伸动作巩固后期效果,避免复发。
2,少穿高跟鞋
四,激活疗法,
对腓肠肌无力者可行S1-S2神经及胫神经触及术,同时给与足趾屈抗阻以促进腓肠肌肌力恢复。
苏文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