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可快速
导读“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可见原穴之重要性。本文简介扼要地总结了12正经原穴的相关知识,包括位置、主治以及灸法,熟悉的朋友不妨温故一下,不熟悉的朋友值得细看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
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
以下12原穴,在各自值班时晨内,用指压疗法,在双穴位上指压即可,可获得最佳效果。
1.太渊(输穴、原穴、脉会穴)
肺经太渊穴值班时晨:早3:00--5:00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2.合谷(原穴)
大肠经合谷穴值班时晨:早5:00--7:00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3.冲阳(原穴)
胃经冲阳穴值班时晨7:00--9:00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第二楔骨。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有足背静脉网,外侧引出小隐静脉,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避开足背动脉,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进,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太白(输、原穴)
脾经太白穴值班时晨9:00--11:00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5.神门(输穴、原穴)
心经神门穴值班时晨11:00--13:00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腕骨(原穴)
小肠经腕骨穴值班时晨13:00--15:00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7.京骨(原穴)
膀胱经京骨穴值班时晨15:00--17:00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12正经原穴总结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8.太溪(输穴,原穴)
肾经太溪穴值班时晨17:00--19:00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9.大陵(输穴,原穴)
心包经大陵穴值班时晨19:00--21:00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10.阳池(原穴)
三焦经阳池穴值班时晨21:00--23:00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阳池穴不仅可以治惧冷症,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因此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功能失调等疾病都有助益,与合谷穴一起称得上是”万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记在心上。
11.丘墟(原穴)
胆经丘墟穴值班时晨23:00--01:00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
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先将肌肉放松,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还有采用“足三里”打击法也很有效。先深吸一口气,用手刀击打的同时将气吐尽,如此重复10次,头脑便能清晰。
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压法:
指压时一面吐气一面用手掌劈打,如此重复30次。其次是指压除去神经衰弱的“神门”。“神门”位于手腕关节手掌侧,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以上的指压法只要有始有终进行,则能收到除去头脑的疲劳,恢复精神的效果。
12.太冲(输穴,原穴)
肝经太冲穴值班时晨01:00--03:00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本文摘自虚静斎杏林园的新浪博客。
=========联系我们=========
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发邮件至:
zhongyisiwei
vip..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看的好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