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备的清洁工具,
一定有扫帚和拖把!
小工具为家庭整洁做出了大贡献,
可天天跟它们打交道,
一不留神清理小能手就会秒变伤人利器。
"居家杀手"已成惯犯
前段时间,本溪的王先生在家里,用新买的扫帚打扫卫生,可活儿刚干没一会,扫帚头就掉了。就在王先生打算把扫帚头安上时,一个寸劲儿,扫帚头和铁把脱落了,王先生的右手立马就被扫帚刮破了。经医生诊断,这一刮造成王先生右手食指关节骨折,外加手筋断裂!
啥样的扫帚这么有杀伤力?
(凶手就是它——一把再平常不过的扫把)
医院急诊科的王俊丰医师表示:
被家用清洁工具弄伤的情况比较常见。而在各地的新闻报道中,扫帚、拖把伤人的事也屡见不鲜。(哎呀,好可怕……)
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扫卫生时,手里的拖把尾部塑料头脱落,拖把边缘锋利的不锈钢管径直戳在了宋女士的手腕上,伤口长达7、8厘米,缝了20多针。
年6月,湖南长沙的一个2岁宝宝在家玩耍时,用手掌拔扫帚头,手掌搓出了一圈深深的血痕,导致肌腱断裂,关节囊破坏,右手需石膏固定3周,之后还需做功能锻炼。
年5月,江苏南京市的丁先生在家拖地板时,拖把顶端的塑料头突然掉落,由于拖地的动作有个惯性,拖把杆一下刺到丁先生的左膝内侧,瞬间血流如注。
揭开"杀手"真面目:钢管+塑料头≈拖把“标配”
通过调查,随便在某购物网站上查询在销的扫帚、拖把大约有上百种,拖把的杆子基本上都是不锈钢和金属材质,杆子的顶端配有直接套在钢管上的塑料头,并未看到有产品使用螺丝等固定。
很多人表示,自己选扫帚、拖把主要看重是不是耐用。虽然,一些扫帚、拖把的包装上写有类似“小心被夹具所伤”的提示字样,还有对胶棉的卫生和使用保养的提示,但就是没有对塑料头和钢管的安全作出提示。
据了解,多数扫帚、拖把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以一款拖把执行的企业标准为例,QB/T-《胶棉拖把》中对拖把的外观有明确要求,“金属件边缘应光滑无毛刺,杆件顺直,不应有划伤、凹坑”,并且这项标准中还根据金属杆的材质不同,对拖把杆的管壁厚度和外径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不锈钢复合管的管壁厚度不能低于0.5毫米。
专业人士表示,隐藏在塑料头之下的钢管口能不能算是外观,并不好说,同时,这项企业标准也只是推荐性标准。目前扫帚、拖把并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扫帚、拖把顶端的塑料头的固定情况和钢管的安全性能更加无从谈起。
生活用品暗藏“杀机”咋能预防?
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意外如何防护?一旦出现意外怎样处理?科普妹为您总结了以下几点:
提醒1:大多数受伤者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手部保护措施,不注意安全细节所致,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家务劳动中最好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要量力而行。
提醒2:如果在家里发生受伤出血情况,最好不要盲目用云南白药或是扑热息痛来处理伤口!因为云南白药、扑热息痛等的碎屑粘到伤口时,会形成一个坚固的硬甲,到医院后不好处理,同时还会增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更有甚者会加重患者的外伤伤情。
提醒3:不要用面巾纸、卫生纸包扎伤口。医生建议,受伤后可先用较干净的布或纱布包扎伤口,医院处理。
提醒4:戳伤伤口一般伤口较深,需要进行伤口探查处理,检查是否有脏东西和异物存在。接下来要清创缝合,并遵医嘱打破伤风针,必要时,还需服用抗生素。戳伤多发生于软组织部位,一般不会造成骨折,但最好在伤口缝合后,拍个片子检查下,看是否伤及神经或肌腱,避免留下后遗症。
看的小编是胆战心惊
突然想起小编以前扫地的时候
就差点被刮伤
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啊!
安全无小事,
即使在温暖的家里,
也要多一分注意才行哦!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猜你喜欢?又是一年赶会时,大利辛各乡镇逢会时间,这个必需收藏!
?省委第八巡视组对利辛县开展巡视附:举报方式
?利辛的一些农村正在消失!有你的家乡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