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平时所说的“胯骨疼”,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结构,一边是骨盆,一边是股骨,二者连接的部分就是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它承载了人体上部的重量,直接影响站立和行走。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丰富,结构复杂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疾病有很多,股骨头坏死、滑膜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都可引起髋关节痛。
1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髋关节致残性疾病,是由于骨內循环障碍、骨细胞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后期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1创伤性:创伤导致股骨头坏死,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部外伤、髋关节扭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股骨头血运,从而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创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2非创伤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酗酒、大剂量激素治疗后、局部放射治疗后、减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性功能障碍、血红蛋白病,等等。其中,酗酒和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因。
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如因气管炎、哮喘、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肤疾患等,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酒精刺激导致股骨头坏死。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行走鸭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等。
2髋关节炎髋关节炎初期表现并不明显,症状表现多为间歇性,加上症状表现并不是全身性的,所以很难引起朋友们的注意。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髋关节炎症状也会逐步明显,出现僵硬、酸胀、疼痛,甚至活动受限。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体重的增加和髋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关系。肥胖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髋关节炎的发病。
2骨密度当软骨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因此,在骨质疏松者出现髋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
3外伤和外力的承受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4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白种人多见,但有色人种及国人中少见,性别亦有影响,本病在女性较多见。
髋关节承受着人体的巨大重量,其关节软骨的变形发生最早,具有特征性病变。
软骨基质内糖蛋白丢失时关节表层的软骨软化,在承受压力的部位出现断裂,使软骨表面呈细丝绒状物。以后软骨逐渐片状脱落而使软骨层变薄甚至消失。
软骨下的骨质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关节面及周围的骨质增生构成X线上的骨硬化和骨赘及骨囊性变。关节滑膜可因软骨和骨质破坏,代谢物脱落如关节腔而呈腔增生性改变,包括滑膜细胞的增生和淋巴细胞的浸润。严重的髋关节炎的关节囊壁有纤维化,周围肌腱亦受损。
3髋关节结构自身异常这类病者可能有髋关节特殊病史,如髋关节先天性疾病或曾经有髋关节脱位病史等,常常会偶发关节疼痛,
一般情况通过休息和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即可好转。若关节疼痛,经过服药和休息仍不能改善,应及时就诊于专科医生处,寻求有效治疗方案,尽早解除髋关节疼痛。
4关节周围组织损伤这类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久行久立。休息或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可缓解。
温馨提示:髋关节病变常表现为疼痛、酸胀及关节活动受限。若下蹲时髋关节疼痛加重,就表明可能存在髋关节病变。髋关节疾病预防很难,因此面对疼痛,应尽早前往专科就诊,寻求正规治疗。
引起臀部疼痛的相关疾病一、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也称股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多因下肢外展、外旋或内旋等猛烈动作所致。其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类似,但患者无腰痛及脊柱体征,在梨状肌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及放射痛,直腿抬高60°以后疼痛减轻,局部疼痛消失;梨状肌阻滞后疼痛消失。
病人主诉臀部及下肢疼痛,多为慢性,有时有急性发作,走路或活动后加重,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卧床休息减轻。直腿始高试验可为阳性,可伴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多无放射痛,症状严重的患者疼痛可为刀割样、撕裂样的剧痛,行走困难。体检可见臀肌萎缩,坐骨大切边区有压痛,直肠指诊可能触到肿胀变形的梨状肌,并可引起出现上述症状。
①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
②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③用长针头局部封闭压痛点后,疼痛立即解除。
二、坐骨神经炎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发生炎性病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直接损伤(臀部注射、手术)。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有人突然感觉一侧臀部一阵剧痛,连带着同一侧的腿和足部也阵阵发麻,随后疼痛慢慢消失。
三、根性坐骨神经痛
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四、臀部脓肿
脓肿有深浅之分,一般皮下软组织形成的脓肿称为浅脓肿,而位于深筋膜下以及肌层,深层组织空隙形成的脓肿称深部脓肿。臀部肌肉发达分数块,其中最大的是臀大肌,如果该肌或肌间出现化脓性感染,就会形成深部脓肿。
五、坐骨神经鞘膜瘤
神经鞘瘤发生于感觉、运动或混合末梢神经鞘膜细胞,多见于颈部及四肢神经,大小一般约为3cm,少数有10cm以上,坐骨神经鞘膜瘤臀部隆起,扪及较深处有一巨大包块。
六、臀上皮神经炎又叫“腰脊神经后支痛”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椎间小关节病变、骨质增生、脊神经后支卡压、后支慢性无菌性炎症等。因为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腰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臀上外侧皮肤,疼痛常出现于腰、臀、大腿部,很少超过膝关节。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出综合性判断。在髂嵴最高处下方3~5cm处有压痛及软组织条索样硬物。
七、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但关节间隙则无改变。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
八、假性坐骨神经痛
臀部的臀小肌冻伤后肿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了疼痛。假性坐骨神经痛引起的屁股痛,是腰部不痛而臀部最痛,且有压痛
什么是臀大肌和臀中肌步态?重在日常注意,中正安舒,及时纠正骨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