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全身共有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附肢骨)两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和躯干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颅骨可分为脑颅骨、面颅骨和听小骨三部分。
躯干骨由椎骨、肋骨和胸骨所组成。
椎骨构成人体的中轴,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和1块尾骨(由3或4块尾椎融合而成)。
肋骨与肋软骨连结成肋,共12对。
胸骨只有1块。
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及手骨三部分。
上臂骨即肱骨。
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桡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两部分。
下肢带骨即髋骨。在幼年时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成,成年后通过骨性结合而成为一块骨。
自由下肢骨包括大腿骨、小腿骨和足骨三部分。
大腿骨即股骨。
小腿包括胫骨和腓骨。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位于膝关节前方参与组成膝关节的籽骨—髌骨,它也在自由下肢骨之列。
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的形态结构有关。每一种运动都是围绕某个运动轴在一定的基本平面进行的。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伸、外展与内收、回旋、环转和水平屈伸。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1.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2)胸肌: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3)膈肌。
(4)腹肌: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2.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肩带肌: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2)上臂肌: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3)前臂肌: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主要有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旋的功能;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主要有伸腕、伸指和前臂外旋的功能。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3.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盆带肌: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2)大腿肌: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小腿肌: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4.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1.肩关节的组成: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
2.肩关节的结构特征:
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相连两骨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窝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关节窝周缘有盂唇,可稍加深关节盂。关节囊薄弱松弛,内有由滑膜包裹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此腱有加固肩关节的作用。加固肩关节的主要韧带有喙肩韧带、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和肱骨横韧带。喙肩韧带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喙肱韧带加固关节囊上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盂肱韧带可加强关节囊前壁。肱骨横韧带有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于节结间沟的作用。由于肩关节是个多轴关节,相连骨的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关节本身的韧带少而弱,因此是人体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
3.肩关节的运动:
可分别绕三个运动轴做屈伸、收展、回旋、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
1.膝关节的组成:由股骨下端关节面、胫骨上端关节面及髌骨关节面组成,包括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
2.膝关节的结构特征:属椭圆滑车关节(股胫关节为椭圆关节,股髌关节为滑车关节)。膝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内外有许多辅助结构,如半月板、韧带。
半月板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平台)上,包括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具有加深关节窝,使上、下关节面吻合,缓冲震动和保护关节面的作用。
膝关节韧带较多,有关节外韧带及关节内韧带。关节外韧带包括髌韧带、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髌韧带位于膝关节囊前方,从前方加固膝关节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胫侧副韧带从内侧加固关节和限制膝关节过度伸;腓侧副韧带从外侧加固关节和限制膝关节过度伸。关节内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上端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上端向后移位。
膝关节的运动:可做屈伸运动。在屈膝位时,可做轻度旋内和旋外运动。髌骨在小腿屈伸运动时,可做上下滑动。
1.肘关节的组成: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2.肘关节的结构特征:肱尺关节为滑车关节;肱桡关节为球窝关节,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绕矢状轴运动;桡尺近侧关节为圆柱关节。三个关节包在一共同关节囊内,彼此又可独立运动,为典型的复关节。关节囊前、后薄壁而松弛,有利于屈伸运动,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关节囊后壁最薄弱,故常见桡、尺骨两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所有加固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3.肘关节的运动:从肘关节整体运动来说,有两个运动轴,可做屈伸运动,由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共同完成;还可做旋内、旋外运动,由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共同完成。应该指出,肘关节的回旋还应有桡尺远侧关节参与。
1.髋关节的组成: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2.髋关节的结构特征:是典型的球窝关节。髋臼周缘有髋臼唇使其加深,使股骨头与髋臼更为适应,股骨头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关节囊很厚,尤以前部及上部较厚,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髋关节的主要韧带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前面,是人体最强有力的韧带之一,可加厚关节囊前壁,防止股骨头前脱位,同时限制髋关节过度伸和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后面,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收和内旋;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结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内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由于髋关节的关节窝较深,关节囊厚而坚韧,周围有较多韧带加固,因此,髋关节坚固性大,灵活性小。
3.髋关节的运动:可绕三个运动轴做屈伸、收展、回旋、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
桡腕关节
1.桡腕关节的组成: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近侧列腕骨的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
2.桡腕关节的结构特征: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近侧列腕骨各骨间由韧带连结在一起,可看成一块骨;尺骨由于有关节盘所隔不参与桡腕关节的构成,因此,桡腕关节是个单关节。关节囊前后松驰,前后内外均有韧带加固。
3.桡腕关节的运动:可绕两个运动轴做屈伸、收展运动,还可做环转运动。
踝关节(又名距骨小腿关节或距上关节)
踝关节的组成: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以及距骨滑车的关节头构成。
踝关节的结构特征:属滑车关节。关节囊前后松驰,利于屈伸运动。两侧有韧带加固,内侧的是三角韧带,可限制足过度外翻;外侧的三条韧带(前方的距腓前韧带、中部的跟腓韧带、后方的距腓后韧带),均较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在踝关节韧带损伤中,以外侧最为常见,尤以距腓前韧带为多。
踝关节的运动:足绕此关节可做屈伸运动。足向下为屈,或称跖屈;足向上为伸,或称背屈。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窄的部分进入关节窝,因此足还可做轻度的侧方运动(即内收、外展)。当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联合运动时,足可完成内翻和外翻(足跖屈时往往伴随内翻,而足背屈时往往伴随外翻)。
下肢带关节
下肢带关节的组成:下肢带关节包括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相对应的两个耳状面构成。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的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构成。
下肢带关节的结构特征与运动:骶髂关节为平面关节,表面覆盖纤维软骨,关节囊甚为紧张,并有一系列韧带加强,活动范围很小(几乎不能运动),然而,它却使骨盆具有弹性,在走、跑、跳时具有缓冲震动的功能。耻骨联合为过渡型骨连结(半关节),上、下、前、后均有韧带加固,活动性很小。由于耻骨间盘中有纵行裂隙,使此联合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
骨盆
骨盆的组成: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即下肢带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韧带构成。
骨盆的结构特征:形似拱形结构。两侧的髋骨和中间的骶骨类似拱形建筑结构的穹窿,两侧的髋臼架在股骨头上,股骨有如穹窿柱。它具有既坚固又省材和防震的特点。
骨盆的功能:具有支持人体上身的重量、传递和分散人体负荷的压力、缓冲震荡、保护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肌肉附着等功能;上连脊柱,下接股骨,活动时可增大躯干和下肢运动的幅度。
骨盆的运动:由于骶髂关节为微动关节、耻骨联合为半关节,因此下肢带的运动是以骨盆的整体运动进行的。骨盆在髋关节处可做前倾、后倾运动(绕额状轴)、侧倾运动(绕矢状轴)、回旋运动(绕垂直轴),还可做环转运动(绕混合轴)。在足离开地面时,骨盆可绕腰骶关节带动下肢作前倾、后倾、侧倾和回旋运动。
上肢带关节
上肢带关节的组成: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组成。肩锁关节是由锁骨的肩峰端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组成。
上肢带关节的结构特征:胸锁关节为球窝关节,活动范围小,是上肢与躯干间连结的唯一关节。肩锁关节为平面关节,活动范围很小。
上肢带关节的运动:肩胛骨与锁骨在肩锁关节处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与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以此形成上肢带连结的整体运动。因为肩胛骨的运动较明显,故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的运动。肩胛骨的运动有上提和下降、前伸和后缩、上回旋和下回旋。
上提、下降是肩胛骨在额状面内上下的运动。向上为上提,向下为下降。
前伸、后缩是肩胛骨沿肋骨所作的运动。顺肋骨向前移动、内侧缘远离脊柱称为前伸或叫外展,反之为后缩,又叫内收。
上回旋、下回旋是肩胛骨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的运动。肩胛骨关节盂向上,下角转向外上方称上回旋,反之为下回旋。
。
淮安英派斯原创图文,版权归淮安英派斯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授权
未经授权转发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至朋友圈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