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反射检查
考官提问:
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学生回答:
①、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②、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考官提问:
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学生回答:
大脑中动脉主干主要供应额、顶、颞叶外侧、豆状核和内囊,病损时可在病变对侧有严重偏瘫、感觉障碍、偏盲,有时可有失语,但其浅支病损时无感觉障碍。
考官提问:
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1分)
学生回答:
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考官提问:
何为深反射?
学生回答: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是通过深部感受器完成的,故称深反射。
考官提问: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病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弧的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或减弱或消失。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麻醉、昏迷、熟睡、脑脊髓的断联休克期、大量镇静药物也可使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人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可使反射受到抑制,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
考官提醒:
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18分)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反射(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浅反射检查
考官提问:
浅反射除腹壁、角膜、提睾反射外,还有哪两种?(1分)
学生回答:
跖反射、肛门反射。
考官提问:
试述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1分)
学生回答:
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联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
考官提醒:
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18分)
(1)腹壁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3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3分)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1分)
(2)角膜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3分)
②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3分)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1分)
(3)提睾反射(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
②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2分)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脑膜刺激征检查
考官提问:
克匿格(Kernig)征与拉赛格征(又称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1分)
学生回答:
Kernig征:髋关节屈曲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膝关节伸展角应大于°,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Lasegue征:伸直双下肢,医生抬高其一侧下肢,阳性反应为伸直的下肢小于70°,伴发下肢屈肌痉挛或沿坐骨神经走向的疼痛。
考官提问
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
学生回答: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考官提醒:
脑膜剌激征(颈强直测试、克匿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18分)
(1)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去掉枕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使颏部接近胸部(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颈强直(2分)
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
(2)克匿格(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自动屈曲。(2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病理反射检查
考官提问
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学生回答:
一侧阳性考虑锥体束受损或更高位中枢病变。双侧阳性为下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病变致双侧都失去高位中枢的抑制而出现。
考官提问:
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学生回答:
1岁半前儿童可出现,余为异常。
考官提问:
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
学生回答:
检查对侧锥体束征,还有其它体征检查如运动和感觉等检查,定性定位评估病变位置。
考官提醒:
锥体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7分)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2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奥本海姆(Oppenheim)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戈登(Gordon)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医考通关首选博仁
博仁教育将与您携手共胜年执业护士/护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药师考试,报名已经开始...
权威师资(北京医师辅导名师)齐聚衡阳,为您的年医护考试保驾护航
通关-
-83766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