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有缺损,看起来不美观,也让我觉得没自信!”今年7月,医院(又名“医院南部院区”)实现断指再造的茂名姑娘肖玲说出了多年来的感受。小时候,陪伴父母在田间干农活的肖玲,意外将手伸入稻谷机中,导致食指两个关节断裂,流血不止。“医院没有经验,当时没办法做断指再植手术。”肖玲坦言,食指缺损虽然没有影响她的日常生活,但让她一度感觉不够自信,“手指断了,无论是打字、抓筷子,看着总是会介意。”成年后,攒了一笔积蓄,肖玲开始上网搜寻“求医路径”。不久前,她了解到,医院在断肢再植方面有经验,于是赶赴中山求医。“我也了解过广州、佛山、医院,但是仍然担心不靠谱,最后发医院也能做这样的手术,还能医保报销一部分,我就来了。”医生团队正在为肖玲看诊。南方+卢子衡拍摄一场移花接木的“手指再造”术医院急诊科主任詹金昌坦言,这位病人对“断指再造”的外观和功能要求较高,希望再造一个从功能和外观上,与正常无异的手指。“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断指再植’‘断指再造’手术20余台,我们希望这样的手术,不仅是帮助患者重新恢复手指的功能,更是帮助患者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詹金昌说,医疗团队制定了手术计划,从患者脚上、髋部“取材”,将右脚的部分组织“搬”到手上,再造手指,并且保证十个脚趾一个不少。过去,直接将整个脚趾移植到手部,实现手指再造的手术并不少见。但是,既要弥补手指缺损,又能保全脚趾的方案却不常见。这一次,医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案,这让肖玲重燃希望。原来,过去的“断指再造”手术,通常选取一个脚趾,直接缝补一个手指,这导致“断指再造”部分的外观和功能上,不能接近一个正常的手指,而对脚趾供区的损伤也会较大。如今,詹金昌为肖玲选用的是全新的再造技术,从第二个脚趾中,取它的肌腱与关节,从大脚趾取2/3的指甲和皮肤,带着神经血管进行移植,同时通过髂骨位置取一块骨头,三个部位综合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手指,再移植到肖玲的手指上。而大脚趾留下了1/3指甲,经过半年后,可以恢复到原先指甲的一半,不影响脚趾的外观和功能。肖玲已顺利完成手术。南方+卢子衡拍摄“我很庆幸来中山求医”7月6日,肖玲被推入了手术室。一场移花接木的“手指再造”术,花费了6个小时。这场手术,难度不小。在高倍显微镜下,詹金昌带领团队对患者的手指骨、神经、血管、肌腱进行逐一缝合。手术线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4,甚至更细。这意味着詹金昌团队要用肉眼看不见的针和线把血管和神经缝合起来。这不仅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与耐心,更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以及相应的体力支持。“手术难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手指的组成部分比较多,诸如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需要将断指与新取来的部分重新缝合。另一方面,在‘重造手指’过程中,又要保全脚趾的外观和功能。”詹金昌说。“通过脚趾的人工植皮,我的手指除了植皮的地方有点白,其他方面跟正常手指是一样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差异。现在,刚手术不久,手指还没有完全恢复,出院后还需要定期回来,将手指里面的钢针取出来。”肖玲说,手术完成后,手指外观看起来自然,往后与人相处、握手都更有自信了。医院。南方+卢子衡拍摄“度过10天的风险期,我们能确认她重造的手指已经成功存活了。”詹金昌说,后续,“再造”的手指经过两个阶段的康复后,就能握拳,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了。詹金昌介绍,第一阶段的康复期,主要是手术后的三个月,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实现手指的被动活动功能,即在他人帮助下能实现手指活动。第二个阶段的康复期,在手术结束的4个月左右,根据个体差异、配合程度以及关节发育,解决手指主动活动的问题。“我很庆幸来中山求医。这场手术,对我下半辈子的生活影响很大。”肖玲说。(应患者要求,肖玲为化名)南方+记者曾艳春实习生苏晓琳卢子衡赵文洁曾艳春;卢子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czd/3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