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解谷、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在(?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直刺0.5-1寸。
名词释义
穴在足腕部,当系解鞋带之处。穴处两筋((?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如溪谷之状,故名解溪。
功能作用
清降胃热,化痰镇惊,舒筋通络。
定位
位于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详细主治
1、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
2、头痛、眩晕。
3、癫狂。
4、腹胀、便秘。
详细操作
仰卧或正坐,从第二趾直上至踝关节前面横纹,于两筋((?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头面浮肿、癫痫、精神病、脑贫血、高血压、头痛、肠炎、腓神经麻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扭伤、足下垂等。
2、现代研究,有人观察了针刺对炎症灶增生过程的影响:针刺猫的“足三里”、“解溪”后第四天发现回肠末端人工溃疡面渗出物被清除,并为大量肉芽组织充填,而对照组肉芽组织刚开始新生。表明针刺有促进肉芽组织,细胞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过程。实验观察表明,针刺组新生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提早并增强。伤口的四周粘膜过碘希夫氏反应也远比对照组为强。
配位
1、配血海穴、商丘穴治腹胀。
2、配肝俞穴治目生白翳。
3、配丘墟穴、翳风穴、中渚穴、外关穴、合谷穴治痄腮。
4、配水沟穴、复溜穴、阳陵泉穴治面肿。
5、配内关穴、液门穴、膏肓穴、神门穴治健忘不寐。
6、配上星穴、百会穴、风池穴、曲池穴、尺泽穴等治癫疾。
7、配支沟穴、关冲穴、阴陵穴、承山穴、阳辅穴等治霍乱转筋。
8、配环跳穴、风市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痹证(下肢)。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解溪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解溪、阳跷主癫疾。”
3、《百症赋》:“惊悸怔仲,取阳交、解溪勿误。”
精彩福利
小儿感冒的推拿思路与方法
课程简介:
1、感冒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怎么鉴别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
3、感冒的小儿推拿处理方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观看课程」
-E/N/D-
声明:内容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编辑:研究会秘书处会员服务部
敬
请
关
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