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 1.肌下滑液囊:位于肌肉与坚硬的组织之间。 2.关节滑液囊:位于关节间。 3.腱滑液鞘:当肌腱由坚硬组织包绕,通过腱纤维或骨性纤维管,有结缔组织架于骨突而包绕肌腱。 4.滑车:两种滑车,一种由软骨覆盖而形成槽,另一种是固定肌腱的结缔组织环。 5.籽骨:籽骨系由肌腱骨化而成,位于肌腱与关节面之间。
肌附属组织不仅能协助运动肌的滑动,保护肌组织少受磨损,而当发生不协调运动或突然的和疲劳性损伤等,其也首当其冲受到损伤。因此它成为关节等痹证的首发部位,它是非生理性运动必然伤害的组织,因此,也是关节及关节周围痹痛,尤其是顽固痹痛的最常见原因。
6.筋经与韧带学关节的主要组织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盘,关节盂缘等。其中骨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关节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盂缘等均属于筋经病学的范畴。骨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关节外周凹凸不平的结构表面,会造成上述组织因摩擦,挤压,肌肉牵拉而损伤和疼痛,它们也属中医经筋的组织学内容。
7.经筋与运动力线从临床实践上看,凡肌肉两端起止点受到损伤引起疼痛时,该块肌肉也必然会出现保护性痉挛。早期的挛缩状态,对保护肌肉有利,由于该肌肉已有一端或两端腱止点处有损伤刺激存在,也迫使该肌肉不断受伤害性刺激的激惹,使该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长期的痉挛使肌肉间血液循环受阻,血液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内大量致痛物质渗出,形成“迫切为沫”,“津液涩渗”的状态,出现“排分肉”,“肉裂而痛”的结果反而会加重疼痛。也可触及肌肉的挛块,肌肉短缩,变粗变短,并有明显压痛反应。活动都不是一块肌肉所能完成的。一般都会殃及相关的其它辅助肌块,甚至累及参与这一运动的所有肌群,从而出现极长的损伤线。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由此,经筋劳损扩延的过程还可以由“线到面”。故经筋的损伤范围进一步扩大。
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与主动运动相反的运动肌叫拮抗肌。借助拮抗肌的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和固定肌。
现代医学家对经筋痹痛的这些规律也有所认识,他们从软组织损伤的概念出发,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病理分析,发现了一些与经筋理论相近似的规律,也为用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揭示经筋理论的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软组织损伤研究发现,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为无菌性炎症期,以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为主。后期,常因过度代偿而引发劳损,使前期病理变化转变为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形成,从而加重了炎症渗出和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使疼痛加重。疼痛又可激发持续性肌紧张,而肌紧张会引起诸多的病理变化:◎加重肌附着点被动牵拉损伤,◎因一组肌肉的紧张可引发相关肌肉的相应补偿变化。补偿不足时,就会引发肌肉的病理变化,从而出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徙延现象。
现代医学家在对神经卡压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大量的“双卡综合征”。它的特点是,当近端神经轻度卡压时,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神经远端再度被卡压时,出现疼痛过敏。故当神经远端又一处或多处再卡压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由此提示我们,当病人出现明显临床疼痛症状时。需要注意双卡综合征的问题,也就是远端有症状时,也要循相应神经,寻找近端是否有卡压点,如果仅治疗双卡点中的一点,其临床疗效将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综上所述:十二筋经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腿部筋结治疗:大腿前侧结灶,好发于伏兔、股内及股外侧肌筋的中部,及其下端尽筋头;大腿后侧结灶,好发于中线及左右侧线的肌筋,以中线为高发筋线,可触及明显的索状结灶物;大腿内上侧肌筋的结灶,于腹股沟上下股动脉外侧;股后侧肌筋的损伤者,步行艰难,其筋结主要来于坐骨结节。膝腹筋区的结灶,好发于膝眼及股、胫肌筋的附着点;幗筋区的结灶,呈倒“三角”形状态,上两角深伏于幗窝上两侧,腓肠肌内外侧头),下角于幗下中部,另一筋结偏于中部外侧(跖肌肌筋)。小腿后侧的筋结呈y字形状倒口向上,依经筋标本线图形状分布,上两支筋汇合至承山伸向足跟。小腿前外侧的筋结,好发于胚前及腓骨沿浅区,后者以其中下部位的筋结最为突出。
腿部的手法施治,以联合手法为主,对筋结各部位逐个分筋。针刺多以针对结灶使用各之所宜的刺治手法。针后投拔火罐治疗。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