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正式实施,人们再次聚焦电动车的管理。
近日,海口市将电动车整治列为十大专项整治之一。
南国都市报记者16-17日走访重点路段随机采访时发现,超标车还在跑,电动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不戴头盔以及未成年人骑电动车的交通违法情况比较普遍。
医院的蹲守采访显示,海口的电动车事故率不低,而且伤者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伤的部位则多在致命的头部。
戳视频↓↓↓
现场直击乱象1:无牌车仍在路上跑记者发现,路上还有不少无牌电动车。“说是不在目录内,但买了也得骑,现在我们更尴尬,成了超级超标电动车了,上路提心吊胆,就怕被交警抓到处罚。”市民王先生坦言,海口的电动车上牌管理严格,路面上的电动车基本都正规挂牌上路,作为“无牌”群体一员,他比较着急换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等海口电动车上牌政策正式推出以后,会第一时间购买一辆新国标车,按新国标出产的车好像严格,应该会更安全。”王先生认为。
乱象2:“抱团”闯红灯普遍海口在经过“双创”的电动车乱象整治后,电动车“抱团”闯红灯的情况大为改变。然而,4月17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在不少路口发现了“抱团”闯红灯再现的情况,一般较少,多为三五辆。
但在文明天桥下,却出现了二十多辆集体闯红灯的情况。中午一点多钟,交警下班,而机动车车流量不大,此时天桥下的一侧人行斑马线亮起红灯后,并没有机动车通过,在一辆电动车的带头下,原本等待原地的50多辆电动车,一半被带动,争先恐后地跟着闯红灯,个别正常通行的机动车只能被困在原地等待。
乱象3:车站周边违法拉客常见17日17时许,记者在海口市高铁东站前面路段看到,电动车拉客现象普遍,在靠近高铁东站的路边有执法人员在巡逻,拉客的人零星分布,当记者走过时,他们都会问一句“走不?”而在高铁东站对面的路边,则停着一群拉客的电动车,他们对过往的旅客招手、询问等。
有的司机所开电动车明显超标,车轮宽,车体宽大,能坐下两名乘客,还能携带两个行李箱。“这样的车电池耐用,跑的速度也快,不怕堵车,出门就能坐上。”一位在路边向电动车招手的旅客告诉记者他想搭乘电动车的原因,他考虑到方便等各类因素,唯独忽略了安全问题。
17日17时30分,海口市高铁东站旁丁村二路与迎宾
大道交汇处,有交警在查违法电动车,两辆大货车已经装满了暂扣的电动车,其中有的没有车牌,有的是超标车,有的则是车主违法了。
在海口市汽车总站出口,也有很多电动车主在等待拉客,而现场一名执法人员在现场制止,当有乘客走站时,总是有电动车主试图过来询问并载客,而执法人员则走过去驱赶。
乱象4:违法者中外卖小哥不少在走访中,统一服装的外卖小哥格外惹眼,只因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中都少不了这抹“黄”。17日10时许,在丘海大道与滨海大道交叉口北侧斑马线,偶尔会出现的交通违法行为仅是闯红灯和未佩戴头盔,而闯红灯的身影里最多的是载着外卖箱子的“外卖小哥”,不仅不戴头盔,闯红灯,还戴着耳机对外界声音充耳不闻,安全隐患极大。
13时许,在长堤路和海甸二东路周边,逆行和闯红灯的身影里不乏行色匆匆的外卖小哥”。
14时许,在文明天桥下,占一个中间机动车道行车的电动车里,少不了赶时间的“外卖小哥”,车速超过机动车,尤其转弯时,车身倾斜,在机动车减速时,他甚至加速“超车”,看起来“酷酷”的,却不禁让人捏一把汗。
乱象5: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乱象多在走访中,青少年骑电动车的情况非常多,尤其上下学的时间。
17日中午放学时间,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门前路段,穿着校服骑着电动车出行的孩子非常多。
在蹲守时,记者注意到,青少年学生骑电动车时,超载情况较多,载着两个同学上路的超员行为常见,期间也有的家长骑电动车载着两名学生离开,而且孩子们所骑的电动车不少是没有牌照的“超标电动车”。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佩戴的头盔的孩子较少见,在路面骑行的过程中,打闹、追逐的危险行为不时出现,险象环生。
急诊科实录案例A:所乘电动车与小车相刮,女子左小腿肌腱断裂医院急诊科病房,南国都市报记者见到一位乘坐电动车受伤的女子张女士,其躺在床上养伤。两位家属在床边陪护。
4月16日早上8点多,张女士乘坐邻居的电动车出门,结果电动车与一辆小车相撞,导致其左小腿受伤,目前等待交警介入调查。
据患者主治医生袁医生介绍,张女士在事故中左小腿肌腱断裂,左脚第五趾关节囊有损伤,第五趾有骨块,经过手术后缝合打了石膏固定,后期需要进行功能锻炼。
医院急诊科,记者也见到另一位电动车事故伤者,是一名中年男子,医生正在对其进行救治,家属在一旁十分着急。
案例B:两名学生骑电动车与出租车相撞,乘车者重伤尚未脱离危险4月13日18时30分,14岁的李明(化名)骑着电动车载着同学张磊(化名)沿着海口长堤路前往海南大学,在该路段一处斑马线上与一辆出租车相撞。在这起事故中,伤情最重的是乘车者张磊,重型颅脑损伤,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危险期,而骑车的李明伤情相对较轻,但也主要是头部受伤,身体挫擦伤。
4月17日中午,南国都市报医院的急诊病房看到了已经基本好转的李明,在父母的陪伴,正在玩手机,精神状态良好。他称回忆不起事故经过。
14岁的孩子为何能骑电动车上路?李明称“方便”。那么,既然骑电动车上路,为何不戴安全头盔?对此,李明沉默了些许时间后称:“忘了”。
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表示无奈。李明的妈妈称,事故发生当天是周六,他爸爸把电动车开回家放在楼下,被李明偷偷拿着钥匙开
走了。“我们知道未满16岁的孩子不能骑电动车,还打过他,但他说学校里的同学都有,他也要骑。”李明的爸爸说。
案例C:不戴头盔事故中头部全受重伤,骑电动车戴头盔是保命4月13日18时30分,海口市急救中心再次接到报警,在长堤路一处斑马线发生意外交通事故。当时值班的张医生当即前往现场进行救治。“现场非常惨烈,两个男孩躺在前后车轮旁,都是头部受伤,其中一个头和脸都是血,他们骑的电动车已被撞得面目全非。”经常赶赴事故伤患救治现场的张医生对于当天的事故现场也表示惊心,“两个孩子意识都不清醒,其中一个孩子明显伤情严重,当时就考虑颅脑损伤,另外一个也考虑颅内出血。”张医生说,他们当即现场采取急救措施。
在回忆此事故处置过程中,她感触最大的是两位受伤的电动车驾驶员和乘客均未成年,并且都没有戴头盔,“按照我们出电动车的事故现场情况来看,现场伤情有多种,但以头颈部受伤严重者多见,戴头盔骑车至少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措施。”张医生多次向南国都市报记者强调,希望向电动车驾驶人和乘车人发出强烈呼吁:“不要嫌弃麻烦,为了自己的安全,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头盔,并且遵守交通规则行驶”。
此外,张医生还就出事故现场遇到的情况给出市民一些紧急处置伤员伤情的建议,她分为市民可为和不可为两部分介绍。首先,尽量给伤员止血,报警及拨打,如询问伤者,发现伤者意识清醒,对答清晰,了解其伤痛不重,可将伤者先抬到安全区域等待医生前来进一步治疗。
在询问伤者时发现对方意识不清,且脖子及四肢明显骨折,不要轻易移动,一定要等医生来专业处置,避免给伤患带来二次伤害。
提醒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鲍传裕说,电动车事故伤者确实比较多,每天至少2例,一个月60例左右,其中电动车与电动车相撞或电动车与行人相撞导致的受伤不严重,占比三分之二,而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受伤较为严重,占比三分之一。其中,受伤者主要伤的部位是四肢和头部,人群以15岁至17岁的青少年居多。
“这跟骑电动车速度快,安全意识不强有关。”鲍传裕分析认为。医院急诊科24小时接诊,电动车事故伤者随时都有,不一定是在早晚出行高峰期,其中夜里醉酒出事故的伤者也有。一般情况下,电动车受伤轻者在急诊科处理后就回去了,少部分伤重的要住院治疗。
数说电动车事故统计时间段:年1月-4月上旬
海口电动车事故总数起
轻微事故起
死亡事故13起
事故率5.95%
事故主要原因:闯红灯未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戴头盔和搭乘超载
(数据来源:海口公安交警支队)
电动车“九不准”实施起来“准不准”?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路段几乎都“准了”
时间:4月17日7时30分
地点:国兴大道与五指山南路路口
左手打伞,单手骑车
依然通行无阻
17日早上7时30分,国兴大道与五指山南路路口电动车穿行繁忙。随着人行道绿灯亮起,其中有两三辆不戴头盔的无牌电动车经过执勤交警身边,但并没有被拦下处罚。
一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左手打着伞,仅单手驾驶电动车,但交警没有制止其违法行为。
时间:4月18日16时30分
地点:凤翔西路与龙昆南路交汇处
交警路口疏导交通
对骑车打电话者视而不见
18日下午,在凤翔西路与龙昆南路交汇处,17时,交警开始执勤疏导交通。一些不戴头盔、骑电动车打电话的车主,从他身边经过,他没有劝导管理。
时间:4月17日17时30分
地点:凤翔东路丁村路口
“九不准”
在这儿几乎都“准了”
17日17时30分,记者观察到,电动车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接打电话、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十分常见。
在电动车“九不准”管理条例中,除了“不准安装或手持遮阳伞”这项外,其他“八不准”违法行为在该路口随时可见。
时间:4月17日18时
地点:中山南路南北水果市场路段
不戴头盔、逆行
执勤交警没拦车处罚
晚高峰时段,中山南路南北水果市场路段,三名执勤交警站在路边,对不戴头盔、无牌电动车熟视无睹,偶然发现有占用机动车道的电动车,也只是喝令其回到非机动车道,没有拦车处罚。
在记者观察的15分钟内,多次看到电动车逆行、不戴头盔、无牌电动车上路、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现场的值勤交警都没有拦车处罚。来源:南国都市报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白癜风在线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