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正坐垂足或仰卧取穴。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另说三阴交“在内踝上八寸”(《备急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
三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神经和静脉并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头肌(腱)的前方,进入趾长屈肌(腱)和(踇)长屈肌(腱)。在趾长屈肌(腱)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经过。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长屈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通过。
三阴交穴的功效与作用
三阴交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上注于心,本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三阴交可治肝、脾、肾、心的病变:如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病及神志病,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足太阴经循行过下肢,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主骨,故三阴交穴可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三阴交穴既可活血祛风,又可健脾利湿,所以可用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三阴交所治症,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凡属肝脾肾三经症之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如药之当归也,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功。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三阴交对妇女避孕有特效作用,再配肩外俞等穴,避孕率可达66.6%。对性腺功能也有影响,可促进卵巢功能,有报道对无排卵子宫出血者于经后18d,取三阴交、中极、关元,连续治疗几个月后,可使患者排卵过程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也可使继发性闭经患者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对男性生殖功能也有影响,如针刺三阴交、关元、肾俞,对阳痿治疗有显著疗效,对精子缺乏症也有一定疗效。
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与天津市眼科医院共同培韭菜菜谱及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