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就在昨天,我受伤了

10秒看全文??

1你为什么会受伤?主观预判失误,和身体反应有偏差,咔嚓,受伤了……

2哪些情况,更容易受伤?

觉得自己受到保护而主观放松;

运动过度;

没有热身;

肌肉负荷过大;

身体疲惫,感冒等.

3哪些部位更容易受伤:腘绳肌群、小腿肌腱、上背肌群、下背竖脊肌.

4如何预防肌肉受伤?

该躲的坑一定要躲:动作过程中念动一致、训前热身、训前不拉伸;

薄弱肌群强化训练,更好应对负荷和冲击;

日常多拉伸,增肌肌肉肌腱的应变极限;

4肌肉受损了,正确处理,请勿自虐!

首先,你没看错标题,就在昨天,我受伤了……

不过,故事的开始可能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话说,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由于晚饭时啃了太多美味的自制鸭脖(相关阅读??晚饭食堂

吃再多也不怕胖的美味鸭脖)睡到半宿的我,渴得不行,只好起来喝水……

因为懒得开灯,迷糊中摸黑前进,然后,左脚脚拇指就华丽丽撞上了玻璃茶几角,霎那间电闪雷鸣……脚趾头乌了……

当然,这并不算完,在第二天做引体向上时,下落过程中,我满脑子想着不能再让左脚受伤,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嗯,就在落下一瞬间,左脚如我所愿安然无事,右膝盖却闪过一阵巨痛,十字韧带拉伤了……

痛定思痛,受伤后的我默默又在脑海里演示了一遍受伤全过程,然后意识到,问题就出在这——

由于动作过程中主观太在意左脚,身体预判性错误,导致原来正常的平衡被破坏,重心失衡于是拉伤了右腿……

为什么想到要和大家分享这件事儿?(当然不是用来让你们取笑的!)因为很多童鞋平日里运动受伤,其实和我这次的受伤事件,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所以伤也要伤得有意义啊……从我个人受小伤,到帮助大家更好不受伤,我觉得还是挺有价值的.

1/你,为什么会受伤?

说到运动受伤,很多童鞋经常都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自己为了避免受伤,做了很多准备,全套装备,缓冲跑鞋,可是反而比那些什么都不戴的人,更容易受挫……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正是因为你觉得装备加身,有所保护,才导致了你的预判性错误和受伤!

有保护,伤得快?

拿常见的运动鞋举例:很多童鞋在选择运动鞋时,更喜欢选择那些“减重缓冲”、“高帮防护”等功能款,觉得这样可以帮助自己预防受伤。

殊不知,不适合你的鞋子,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容易造成伤害……

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在大多数主动有控制的运动中,其实是会对即将面对的冲击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的:

会通过调节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进行预激活来更好地面临冲击①②。

而对比人体的精妙发挥,运动鞋不能减少冲击,只能负责部分分摊冲击③。

但问题在于,当你穿着那些“缓冲保护”鞋时,反而会让你主观觉得受到了保护,从而限制了你对自己踝关节控制的判断④⑤。

如果你还穿着不合适的鞋,更是不但不能有效保护,反而更容易受伤!

所以你穿着所谓的“保护”装置→→主观预判出现偏差(觉得自己被保护了于是不加注意)→→运动时身体判断能力变差→→伤得更快……

2/哪些情况,更容易受伤?

除了保护装备导致的身体预判断错误,运动过度或是感冒时不建议大家做运动,也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预判性错误。

运动过度,伤得快?

比如运动过度时,你的肌肉就处于疲劳状态,主动收缩能力下降,可是你还是主观觉得自己可以用一样的训练负荷。

于是在动作过程中,肌肉力量不够,受到被动牵拉,就像是一根没有弹力的小绳,你却偏要硬拽,结果自然是嘎嘣,就受伤了……

感冒训练,也容易受伤?

感冒时也是一样,很多童鞋经常问:“斌卡啊,感冒了还能去健身吗?”

我个人其实不是非常建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感冒的时候,你身体的反应能力会下降,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的预激活能力也会减弱……

所以如果你还是用日常的训练方式,那自然就很容易受伤。

日常肌肉训练中的受伤

另外,肌肉没有活动开、肌肉反复拉伸、负载过大等,也都很容易造成日常和训练过程中,肌肉在主动收缩,尤其是离心收缩过程中受伤……

离心收缩:

肌肉在外力的影响下,肌纤维有控制地被外力拉长;一般常见于跑步、跳起落地时的重力缓冲等。

健身过程中,肌肉在主动收缩,尤其是在离心收缩过程中,很容易受伤。

离心收缩为什么容易受伤:离心收缩过程中,肌纤维耗氧量减少、肌电活动减少,肌肉不怎么发力,自然很容易就拉伤了。

相关阅读??

什么引起了肌肉酸疼?离心收缩是个啥?

多效神奇离心运动训练,之一,好处都有啥~

3/哪些部位,更容易受伤?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肌肉拉伸,虽然受伤原因各有不同,不过常见的部位却无外乎是那几个……

之前我们也曾经介绍过,哪些肌肉在健身时更容易受伤,所以再给大家简单的总结一下:(相关阅读??你受伤,是你犯了哪些错?)

大腿后侧·腘绳肌群

多发于:跑跳落地时

拉伤原因:腘绳肌群连接双关节(本身受伤几率高);在跑步下落时做离心收缩(主要受伤形式);承受力量大(体重的2-8倍);本身力量不足。

应对策略:强化相关肌群,下落时注意膝盖缓冲。

小腿肌腱

多发于:田径、球类运动中急停跳转

拉伤原因:反复拉伸收缩跟腱,肌肉疲劳导致慢性损伤,削弱肌腱强度,更易受伤。

应对策略:避免肌腱过度疲劳。

上背部菱形肌、肩袖肌群

多发于:冬天健身时

拉伤原因:没有充分热身或热身错了地方(该练肩却活动腿),肌肉组织粘滞性高,弹性低,更容易受伤。

应对策略:运动前,针对目标部位,充分热身。

背部·竖脊肌

多发于:日常弯腰搬运重物时

拉伤原因: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对+下背部肌群薄弱。

应对策略:注意搬运姿势(保持背反弓挺直),强化下背部肌群。

4/预防肌肉拉伤伤后怎么办?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如何有效预防运动和生活中的肌肉拉伤?

首先,想要预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受伤,上面提到的那些容易受伤的坑,肯定是要尽量避免啦:

比如即使佩戴了所谓的保护装备,运动过程中,也不要太过大意;

比如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运动过度或者感冒的时候,建议好好休息或者采用小重量训练;

比如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目标肌群温度提高,从而可以保证肌肉-肌肉弹性组织不容易断裂,也更不容易受伤;(相关阅读??运动前热身,有什么用?)

比如运动前千万不要拉伸!不但会降低肌肉最大力量,还会让肌肉本身的防卫机制不能正常启动,于是更容易受伤!(相关阅读??训前拉伸?请勿作死!)

另外,平时也建议多训练容易受伤的部位,比如多做相关肌群的力量训练,日常针对这些部位进行拉伸训练等:

一方面,增加了目标肌群的肌肉力量和神经反馈机制,可以更好的帮助身体在对抗负荷和冲击时的极限输出;

另一方面,日常多做目标肌群的拉伸训练,也有利于增加肌肉和肌腱的应变极限,从而更不容易被拉伤。(相关阅读??拉伸,不减肌肉,只长肌肉!)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真心不小心受伤了,那也要注意正确处理:

请不要进行按摩、贴膏药、红花油等这些“自虐”形式……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身体才能好得快哦!(相关阅读??肌肉都拉伤了,你还在自残?)

想加入硬派健身?回复找伙伴一起让健身变得更好!

①刘宇.().生物力学在运动控制与协调研究中的应用.体育科学,(11),62-73.

②Moritz,C.T.,Farley,C.T.().Passivedynamicschangelegmechanicsforanunexpectedsurfaceduringhumanhopping.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97(4),-.

③RFFlaherty.().Runningeconomyandkinematicdifferencesamongrunningwiththefootshod,withthefootbare,andwiththebarefootequatedforweight.

④Verhagen,E.A.L.M.,Beek,A.J.V.D.,Mechelen,W.V.().Theeffectoftape,bracesandshoesonanklerangeofmotion.SportsMedicine,31(9),-.

⑤侯建甫,魏春生,傅维杰,魏书涛,何俊良,刘宇.().高、低帮篮球鞋对落地时踝关节稳定及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体育科学,31(5),49-54.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一同前行!

内容转载自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czd/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