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025199基础足少阳胆经风池足

声明:本专栏仅为自学笔记的分享,并非课程的讲授,专栏提到的针灸学知识仅作为内容拓展,与内针要义有偏差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辨证理解并高度警惕,切不可昧了法理。治皓对内针理解偏于理论派,暂缺少实践,有关内针的一切内容,务必要以《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原书为主。专栏仅供参考,学人务必要回到原著中感悟。

(一)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向后行至耳后(风池),经颈、肩部后下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过耳前到达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外眦部下行至大迎,再向上到颧骨部,下行经颊车、经颈部向下与前脉合于缺盆;从缺盆部发出内行支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系肝胆,经胁肋内,下达腹股沟动脉部,再经过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从缺盆部发出的外行支,下经腋、侧胸、季胁部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下行到外踝前至足背,止于第4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趾。

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灵枢·经脉》

注释:

头角:当额结节处。

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经过颊车部位。

毛际:指耻骨阴毛部。

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处。

髀阳:指大腿外侧。

外辅骨:即腓骨。

绝骨:腓骨下段低凹处。

大指歧骨:指第1、2跖骨。

三毛:指足趾背短毛。

(二)脏腑经脉病候

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肿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

(三)黄帝内针相关腧穴

风池Fēngchí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Jiānjǐ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日月Rìyuè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配伍]配胆俞治胆虚;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配胆俞、腕骨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环跳Huántiào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风市Fēngshì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膝阳关Xīyángguān

[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配伍]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配血海、膝关、犊鼻、丰隆、曲池、合谷治膝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

阳陵泉Yánglíngquán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悬钟Xuánzhō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会穴~髓会。

丘墟Qiūxū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原穴。

足临泣Zúlínq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三)腧穴主治提要

(四)歌诀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角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壳摇,

风池肩井渊腋部,辄筋日月京门彪,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与地五会,

侠溪窍阴四指旁,胆经如此足少阳。

注:黄帝内针不强调单个穴位的功效主治,强调“同气相求”,符合,则会生出功用;不符合同气相求,即使原来有这些功用,它也会失效。这看上去“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文中内容仅供作为针灸学常识,学习黄帝内针时要辨证理解。

专栏内容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