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张晓明针刀诊疗实例右足跟后痛

凤姐今年52岁,家住南京建邺区。

2月前,凤姐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感到右足跟的后部疼痛。这种跟后痛以清晨起床时严重,脚掌都不能着地;但慢慢活动后痛会渐减,行走等活动也可自由进行了。到医院骨科看了,医生检查后给予药物口服、外用,症状一点儿都未改善。另外,凤姐有腰痛史6年,每于凌晨被痛醒,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为此,老公没少表扬她“勤劳了!”

经人介绍,医院针刀(疼痛)科,找针刀医学专家张晓明主任求助。来诊时凤姐可缓步入诊室,右足跟部也无明显红肿;但是,其右跟骨后结节的内侧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而且,其腰脊肌肉较紧,棘旁多部位阳性反应点;右臀区也有明显的条索及压痛(+)点。拍的X线片显示:“右跟骨结节骨质增生;”提示:“右跟骨骨刺形成。”

有医生要问了,平时门诊会有很多足跟下部疼痛的朋友,拍的X线片也是:“右跟骨结节骨质增生”;提示:“右跟骨骨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骨的后上缘向上突出,称为后上结节,亦称为滑囊突。跟骨后方,并非是平整骨面,而是一个自上而下不光滑的凸出形态,上窄下宽,直达跖面,其中间向后方凸起,称为跟骨后侧结节(位于跟骨滑囊突的下方),为跟腱的止点。跟骨下方的内侧凸出部较膨大,称跟骨内侧结节;外侧凸较小,称外侧结节。在跟骨结节前下有跖长韧带、跖方肌、趾短屈肌和跖腱膜共同附着。也就是说:跟下痛,是跟跖部软组织的炎症;而跟后痛,是跟腱部的炎症。

跟腱为身体中最长和最坚强的肌腱,长约mm,起于小腿中部,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该肌的前部肌纤维延续下端,肌腱由上至下逐渐增厚、变窄,至踝的后部最窄,而此处却最厚韧;但到跟结节上40mm处向下,跟腱则又逐步扩展,最终止于跟结节后面的下半。跟腱有两个鞘,外鞘由小腿筋膜形成,内鞘直接贴附于跟腱,其结构很似滑膜鞘。在跟骨与滑膜鞘之间有一跟腱滑液囊;在跟腱与皮肤间有一跟腱皮下滑液囊。在跟腱之前尚有一甚厚的脂肪垫,胫后血管埋于其中。在深筋膜和跟腱组织之间有腱周疏松结缔组织,约有7~8层,每层都有独自的营养血管。层与层之间都有结缔组织相连,其中也有血管穿行。各层之间可以相互滑动,以适应踝关节伸、屈活动。

跟腱损伤和跟腱腱围结构损伤是十分常见的。其原因有:直接外力撞击、挤压、顿挫,或跑跳、高处跳下,小腿三头肌骤然收缩,使跟腱及腱围结构组织牵拉损伤,或部分纤维断裂。慢性劳损,常见跟腱变性、腱围结构(腱周疏松结缔组织、滑液囊、脂肪垫等)充血、水肿、渗出、纤维性增生、粘连、囊壁增厚,甚至跟腱钙化等改变。

无论是足跟后疼还是跟下痛,针刀治疗都有奇效。比如凤姐的右跟后痛,诊断明确后,可选用0.4mm的小针刀直接进行快速切割、疏通。其治疗时的痛感不仅比打麻药来的轻,更不会有药物注射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出针刀后一会儿,凤姐跟后的痛就明显减轻了。张晓明主任叮嘱凤姐:平时要注意避寒保暖,穿宽松适度的软底鞋;不要长时间靠卧在床或沙发上,也不要过长时间的步行登山等锻炼。“三分治、七分养”,自己养护的好,病痛就不会再找你了。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