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摸对这些地方竟然可以补肾

人体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按黄金分割点来找,有5大黄金穴。中医专家指出,常按摩这五个穴位可以抗衰老。

  5大人体黄金穴:常揉抗衰老

  1.百会穴

  头顶至后脑的0.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按摩法

  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

  叩击法

  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

  2.涌泉穴

  脚后跟到脚趾的0.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

  方法

  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3.关元穴

  脚底到头顶的0.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长斑、长痘痘的状况。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受寒引发的痛经,热敷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4.印堂穴

  从下巴算起,位于头部0.处为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可的主要功用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揪印堂穴可以有效缓解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方法

  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揪揉2分钟。

  5.膻中穴

  在人体的中间部分,躯干0.处为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

  膻中穴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有效治疗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特别是有乳腺问题的人,可以经常按揉此穴。

  方法

  每天按揉下,时间约2~3分钟。想不开的事、闷气就这样揉散了,人会特别安宁、舒心。

  有些人肠胃不好,吃得稍微不对,就胀气,除了吃健胃消食的药,平时不妨多做些自我按摩来养胃。

  现在的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特别是长期久坐的电脑一族,但是随着我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常常会出现身体酸痛的情况,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样症状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去推拿一下。

  推拿的好处胸腹部推拿养生手法

  1、点按天突

  坐位或仰卧位,一手的拇指在天突穴处,沿气管的方向向下点按约半分钟,点按时局部有酸胀感,并沿气管向下放散。该手法可通调气道、清热平喘。常用于防治咳嗽、喘促、胸痛、咽喉肿痛、梅核气等病症。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中。

  2、指按胸骨

  坐位或仰卧位,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从璇玑穴开始逐步向下点按到中庭穴处止,反复操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宽胸利膈、和胃止呕的作用,常用于胸闷、胸痛、打嗝、嗳气、恶心、呕吐等病症的防治。

  3、按揉膻中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中指(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膻中穴约半分钟。该手法有宽胸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闷、胸痛、咳嗽、气喘、心悸等病症。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上,在胸骨正中。

4、摩按中府

  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手的四指并置于对侧胸大肌的胸骨缘,沿肋间隙向外梳摩至中府穴、云门穴,反复10次。然后,以四指置于中府、云门穴处着力指按1分钟。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梳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和缓,以皮肤微红为度,按压时用力要由轻到重,忌蛮力。该手法可理气降逆、通络宣肺,常用于防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病症。中府穴位于锁骨外侧端下的窝中。

  5、擦摩胁肋

  坐位,以两手掌掌根紧贴两侧胁肋部,做前后往返的快速擦动,擦热为止。该手法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对肝气郁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6、分摩腹部

  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四指分别置于剑突下,自内向外下方沿季肋下缘分摩20次。该手法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胸闷、胁胀、嗳气、善太息、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延伸阅读:感冒次数越多身体免疫力越好专家称不靠谱男人这部位太大竟会导致肾虚女人怕冷全因这部位寒气重男女这部位变粗后半生就毁了寿命越短的人这部位颜色越深男女健康的秘密居然在身体这部位(完)









































白殿疯长在哪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什么时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