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每日一穴nbsp解溪穴

解溪,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

名称释义

1.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功能作用

分流胃经经水。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定位

1.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平齐外踝高点,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该韧带由附着于跟骨外侧前部的外侧束,和附着在内踝及足内侧缘的内侧上下支组成。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达胫、腓骨之间的胫腓韧带联合。

主治

1.头痛,眩晕,癫狂。

2.腹胀,便秘。

3.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配伍

1、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

2、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日常保健

刺:直刺0.5—0.8寸

灸:艾条灸5-10分钟

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NextPage浣滆呯幇鍦?
杩欏啀涓娆¤〃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