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各部位名称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
三、骨的构造
成人的骨骼共有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
1、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坚硬,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
2、骨膜骨膜是位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紧贴骨密质的薄层结缔组织膜。它富有神经、血管和造血细胞,故骨膜对骨质的营养和骨折的修复赳看里妥作用。
3、骨髓骨髓充满在骨松质的网眼中和骨髓腔内。胎儿、新生儿骨髓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长骨的骨松质内或扁骨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始终保持着造血功能。
四、颅骨
(1)、脑颅骨由8块骨构成,围成的腔叫颅腔,脑位于腔中。脑颅骨分别是额骨1块,位于颅前,可分额鳞、眶部及鼻部;顶骨2块,位于额、枕骨之间;枕骨1块,位于颅后;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居枕骨前,因形似蝴蝶而得名,该骨分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颞骨2块,左右各一,位于蝶骨、顶骨、枕骨之间,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岩部、鼓部;筛骨1块,位于额骨的前下和颅底的前部,夹在两眼眼眶之间,分为筛板、垂直板及筛骨迷路。
(2)、面颅骨由15块骨构成,形成了眶腔、鼻腔、口腔等面部轮廓。面颅骨分别是犁骨1块,位于两鼻腔之间,为构成鼻中隔下部、后部的扁平薄骨板;下颌骨1块,其关节与脑颅的颞骨相连,它是颅骨中除舌骨以外唯一能够活动的骨,是面颅中最大的骨;舌骨1块,位于颈前,在下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通过韧带和颞骨茎突相连,分为舌骨体、大角、小角;上颌骨2块,分为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构成了口磕上壁、眶下壁、鼻腔的外侧壁;鼻骨2块,位于左右上颌骨、额突之间,为鼻腔上壁的一部分;泪骨2块,薄而脆,似指甲大小,前接上颌骨额突,后连筛骨
1.颅骨由23块骨组成。颅骨以眶上缘至外耳门下缘的连线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脑颅,下部为面颅。
迷路的眶面,位于两眶内侧壁的前部;颧骨2块,在额骨与上颌骨之间,位于眶的外下方,颞突与颞骨颧突连结而成颧弓,是面颊的骨性突起;下鼻甲2块,附在上颌体的鼻面,为卷曲的薄骨板;腭骨2块,位于上颌骨腭突的蝶骨翼突之间,构成鼻腔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和硬腭的后一部分。
五、躯干骨
2、躯干骨躯干骨是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构成的。
(1)、椎骨根据不同的部位而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骶骨)和尾椎(尾骨)。
1)、椎骨的构造椎骨有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二者围成椎孔。各椎孔相连成的管腔叫椎管,内藏有脊髓。椎弓有7个突起:后面的叫棘突,两侧的两个突叫横突,上和下的两对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2)、椎骨的特征
①、第三至第六颈椎的横突上有横突孔。棘突有分叉。第七颈椎的棘突较长,颈后部可以摸到。
第一颈椎上没有椎体和棘突。该椎又叫寰椎。
第二颈椎体上有一个齿突,又叫枢椎。
②、胸椎棘突细长,尖向后下,椎体两侧和横突有关节面(如图2—7)。
⑧、腰椎椎体最大,棘突呈板状。
④、骶椎(骶骨)成年人骶椎愈合为一块骶骨,似三角形。前面光滑而凹陷,后面粗糙隆凸,骶骨外侧缘上面有形似耳朵的耳状面(如图2—9)。
⑤、尾椎(尾骨)成年人尾椎愈合为一块三角形的实性尾骨(如图2—9)。
(2)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胸骨柄上缘有一浅而宽的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骨切迹(锁切迹),胸骨和胸骨体两侧各有7个切迹(如图2—10)。
(3)肋骨共有12对。肋分前后端和体三部分。后端包括肋头、肋颈和肋结节等。肋的前端借助软骨和胸骨相连,后端与相应的胸椎构成关节(如图2—11)。
六、四肢骨
3、四肢骨由上肢骨和下肢骨构成。
(1)、上肢骨由肩带骨和游离上肢骨组成。
A、肩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
①、锁骨位于颈根皮下,全长均可触及。水平位,内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外端扁平,与肩胛骨相关节(如图2—12)。
②、肩胛骨肩胛骨前面凹陷,叫肩胛下窝,后面隆起,叫肩胛冈,并分成冈上窝与冈下窝。肩胛冈外端的增高与膨大部分叫肩峰,锁骨与其相连。外侧角有一浅凹叫关节孟,与肱骨头构成关节。关节盂的内侧上有一指状突起叫喙突(如图2—13)。
B、游离上肢骨
①、肱骨是典型的长骨。肱骨上端的膨大叫肱骨头。肱骨头前方粗糙的突起叫小结节;外方的突起叫大结节。肱骨体外侧粗糙的隆起叫三角肌粗隆。肱骨远端后面的窝叫鹰嘴窝;前面内侧窝叫冠突窝,外侧的窝叫桡窝。冠突窝下方的突起叫肱骨滑车,桡窝下方圆形的突起叫肱骨小头,两者均有关节面。在肱骨远侧端的内侧的突起叫内上髁;外侧的突起叫外上髁(如图2—14)。
②、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上端前有冠突(喙突),后有鹰嘴。两者之间的深凹叫滑车切迹(或叫半月切迹)。冠突的外侧,有一凹陷的关节面,叫桡切迹。冠突的下方有一粗糙面,叫尺骨粗隆。尺骨干上有一个锐利的外侧缘叫骨间缘。尺骨远端呈圆盘状,叫尺骨头。内侧小突起叫尺骨茎突(如图2—15)。
③、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上端呈圆盘状,叫桡骨头。头的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上面有凹陷关节面,叫桡骨头关节凹。头的内侧下方有桡骨粗隆。桡骨体有一个锐利缘叫骨间缘。下端肥大,外侧有一向下的突起叫桡骨茎突;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如图2—15)。
④、手骨手骨由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组成(如图2—16)。
腕骨为小而不规则的短骨。其名称多标志各自的形状。分上下两排排列。上排从外向内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下排从外向内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每一块掌骨没有特殊的名称,由拇指向小指方向分别冠以第一、二、三、四、五掌骨。掌骨近侧为底,中间为体,远侧为头。第一掌骨底呈鞍形为鞍状关节面;其余的是平面关节面。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虽然病情多不严重,但却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虽有确切疗效,但由于个人对该病的认识不同,在操作方法上也是“各显神通”,本着“安全—有效”的针刀治疗原则,笔者参阅有关文献,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操作方法介绍如下并加以评述,期与同道交流。
方法一:
1.操作方法:
“……抽吸维生素B1注射液50mg,曲安奈德20mg,2%利多卡因2ml混合注射液注入鞘内。……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平行刺入,在腱鞘内进行纵行疏通剥离1次,再横行剥离1次,严重者可将刀身倾斜,将腱鞘从骨面上剥离铲起,硬结较大者,术者左手拇指固定住硬结,针刀稍提起,在硬结上切1—3mm,……。”
2.方法评述:
(1)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可有以下不良反应:增加局部感染的可能、可使注射部皮肤一过性或永久性变白、误入桡动脉浅支引起血管栓塞,致桡侧3个手指末节缺血坏死。
(2)该方法“将刀身倾斜,将腱鞘从骨面上剥离铲起”,骨面上没有腱鞘,如何能将腱鞘从骨面上剥离铲起?剥离铲起的是桡骨骨膜;硬结为受卡压而形成的肌腱,不宜作切割。
方法二:
1.操作方法:
“……在桡骨茎突部找到最敏感的压痛点,注意避开桡动脉搏动位置,注射2%利多卡因1ml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l,……刀口线与血管肌腱走向平行,……,直达腱鞘,切割4—6刀,……,然后针刀刺达骨面,将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斜行铲剥2—3下。”
2.方法评述:
(1)同样存在局部注射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2)没有必要使针刀刺达骨面,对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斜行铲剥2—3下。
方法三:
1.操作方法:
“……在桡骨茎突处找到最明显的压痛点或腱鞘肥厚处定点,刀口线与腱鞘纵轴平行,针体垂直皮肤刺入腱鞘,在腱鞘内纵行疏通剥离。狭窄明显者,可将针刀刺至骨面纵切几刀,并横行铲剥,使狭窄的腱鞘从骨面上铲起。”
2.方法评述:
桡骨茎突基底稍上方有肱桡肌附着,其末端有桡侧副韧带附着,并且腕部肌腱的解剖学变异较多,抵止骨面的针刀操作,易伤及这些结构。方法四:
1.操作方法:
“……以桡骨茎突压痛最敏感点为进针点,针刀刀口线与此处肌腱走行方向平行,垂直刺入至骨面,纵横疏剥各2刀,略提针刀离开骨面,使刀尖斜向远端沿肌腱方向由远至近纵行推切2mm,……。”
2.方法评述:同方法三
方法五:
1.操作方法:
“……在桡骨茎突部找到最敏感压痛点,……用小针刀使刀口线与桡动脉平行刺入,直达骨面,先纵行疏剥,然后刀身倾斜将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两条肌腱从骨面上剥离铲起,……最后用强的松龙0.25ml加0.5%普鲁卡因1ml局封。
2.方法评述:同样存在以上弊端
方法六:
1.操作方法:
“……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浅表层腱鞘内,先行切开剥离,再行纵横疏剥。亦可倾斜刀身将腱鞘从骨面上剥离铲起,……。手法操作:让患者将患侧拇指握于四指之内,以握拳姿势做腕过度尺侧屈曲动作,医生可协助用力,反复2—3次。”
2.方法评述:
(1)操作上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2)治疗中使患者做腕强力尺偏的动作。
拇长展肌腱为一扁平肌腱,宽6—7mm,厚1—1.5mm,拇短伸肌腱为一圆形肌腱,直径1.5mm。54.5%—94.5%的患者拇长展肌腱有1—3根迷走肌腱,长度不等。在狭窄腱鞘的过紧约束和挤压下,肌腱相应变细,被挤压变细的肌腱两端可膨大,使肌腱出现葫芦状改变,甚至可发生肌腱纤维的磨损。这些肌腱被切割数刀后,其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必然受到破坏,在此基础上,再强力地尺偏牵拉这些肌腱,则更易使其发生断裂。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应用解剖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种美德,转载是种境界!您所看到的,也许正是您朋友所需要的。您的一次转发,也许就会帮助无数人!每一篇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那就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吧!
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9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腱鞘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腿痛等50余种常风病及多发病的针刀诊疗技术,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针刀具体操作及术后手法、药物配合治疗等。
针刀医学解剖班:授课方式:在人体解剖实验室进行实体教学,每6位学员一具尸体,由针刀专家及解剖教研室老师一对一、面对面辅导。授课内容:横向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纵向为从上身到下身的解剖和治疗,其中贯穿影像学授课。
1.人体解剖实验室——人体全身骨骼结构及骨性标志及肌性标志
2.人体解剖实验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针刀临床优势病种的针刀操作全过程
3.每天结合所学解剖观看具有三维动画的《中国针刀医学大型系列视听教材》
联系人:魏孝生(白癜风医院昆明哪家好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