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征
a.感觉异常:80%患者有感觉异常。腰s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检查需注意,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损害征象。
b.肌力下降:约70%~75%患者肌力下降。腰s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c.反射异常:约71%患者出现反射异常。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骶神经根受压;如马尾神经受压,则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d.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如髓核突出在神经根外侧,上身向健侧弯曲,腰椎凸向患侧可松弛受压的神经根;当突出髓核在神经根内侧时,上身向患侧弯曲,腰椎凸向健侧可缓解疼痛(图68-4)。如神经根与脱出的髓核已有粘连,则无论腰椎凸向何侧均不能缓解疼痛。
e.腰部活动受限: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是由于前屈位时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张之故。
f.压痛及骶棘肌痉挛: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问有压痛,其旁侧1cm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
g.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度开始感胭窝不适。本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阳性率约90%。
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图68-5)。有时因突出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因牵拉硬脊膜而累及患侧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h.神经系统表现
1.x线平片: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片上所见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改变。如发现腰骶椎结构异常(移行椎、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脱等),说明相邻椎间盘将会由于应力增加而加快变性,增加突出的机会。此外,x线平片可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2.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MRI可全面地观察各腰椎间盘是否病变,也可在矢状面上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当多个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突出时,难以确认是哪一处病变引起症状。
3.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单的无损伤方法,近年来发展较快。因受到病人体型影响,定位诊断较困难以及操作者局部解剖知识的水平、临床经验等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
4.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对本症帮助不大,但在鉴别诊断中有其价值。
5.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其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
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
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
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
a.绝对卧床休息:当症状初次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绝对一词虽然不太科学,但为的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难以坚持。
b.持续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为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kg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图68-6),共2周。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也可使用间断牵引法,每日2次,每次1~2小时。但效果不如前者。
目前有多种电脑控制的牵引床问世,可控制牵引重量、改变力线、操作简便,适应不同情况的病人。
c.理疗和推拿、按摩:可使痉挛的肌松弛,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压力。具体方法繁多,国内这方面从业人员甚多,水平参差不齐,故疗效差异较大。应注意的是,暴力推拿按摩往往弊多于利。
d.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常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加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7~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隔2~4周后可再用一疗程,如无效则无需再用此法。如无根据不宜任意加入其他药物共同注射,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e.髓核化学溶解法:本方法是将胶原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利用这种酶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基本不损害神经根的特点,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或突出髓核缩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由于这种酶是一种生物制剂,故有产生过敏反应可能、或局部刺激出血、粘连再次影响神经根的功能,值得重视。
6.经皮髓核切吸术
是通过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直接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从而减轻了椎间盘内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主要适合于膨出或轻度突出型的病人,且不合并侧隐窝狭窄者。对明显突出或髓核已脱八椎管者仍不能回纳。与本方法原理和适应证类似的尚有髓核激光气化术。
7.手术治疗
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粘连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巧。
近年来采用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到积累伤力所致,而积累伤又是加速退变的重要因素,故减少积累伤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期内配戴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长期使用腰围而不锻炼腰背肌,反可因失用性肌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来源:丁香园
蓝怡——医院综合服务供应平台
****欢迎加入蓝怡在线公众服务平台****
你可以通过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此产品精彩内容哦。
回复“活动”:查阅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