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繁荣)他是一位显微外科医生,一双“圣手”下,再严重的外伤,血肉模糊的离断肢体都能重组再造,身体组织漂移转换,实现再次平衡。
他的手术精细无杂,在高倍显微镜下,手眼分离,让断裂的血管、神经、肌腱、骨骼各归其位。保住胳膊,保住腿......保住肢体,这对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活。
李军主任,医院显微外科的骨干,年在赵广跃教授的带领下,医院(医院),在这里重组骨科团队,实现医学生涯中的再次进阶升级。
采访那天,在他办公室坐下来,我迫不及待的问道:“显微外科是做什么的?”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医学大腕儿,被我这个唐突的问题问笑了。他很接地气的说:“建筑施工砸伤腿、砸伤胳膊的,车祸造成肢体损伤的,打架、危险场所意外受伤的,只要是骨科开放的、见血的都归我们治。简单总结,就是骨科领域别人做不了的,保不住的,危及生命的开放性损伤。”
为了让我直观了解,他打开了他的手机相册,里面都是血肉模糊,骨肉分离的断肢残腿,骨头外露,惨不忍睹,跟我们想象中的骨折完全不是一回事。李军主任解释,这样的患者都是突发意外受了重伤,医院的,除了保命,保肢就是最大的愿望。保肢技术,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我惊讶的指着一张照片上七零八碎的小腿问:“这也能保?”李军主任坚定的说:“不仅能保,还能走能跑跟正常人一样,只是伤口的地方有疤痕而已。”
自信源于底气,底气源于努力。这是显微外科团队摸索、实践了很多年,练出来的真功夫,才能硬气的说一句“能保”。
在过去,受限于技术、设备、药物等客观条件,重大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并不理想,反反复复治疗也未必能有好的结局,最后往往不得已选择截肢。
李军主任说,人体内的组织构成非常精妙,肌肉拉着肌腱,肌腱拉着骨头,关节才能活动,这些组织是不能外露的,因为骨头和肌腱没有血管,要靠渗透液滋养,露在外面就容易感染、坏死。一旦发生骨质感染,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发展成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甚至截肢。因此以往的治疗多采用分期多次手术治疗,治疗第一步都是清创,然后不停地换药,直到伤口干净,具备手术条件再解决断裂的骨头、肌腱问题。有时等到具备手术条件的时候,组织都已经坏死或是感染,只能截肢。再或者要等到肉芽长起来后植皮,这种治疗历时长,需要经年累月的去治疗,患者一次次受疼,且效果不好。因为第一次手术的肢体条件是最好的,解剖结构比较清楚,容易辨认。第二次手术要在组织黏连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效果就会越拖越差。
做多了怕感染,拖久了效果差。保肢手术就这样进入了瓶颈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临这样的困境,显微外科团队不断探索技术的改进,保肢技术终于有了新的升级和飞跃,这得益于“骨整形(Orthoplastic)”理念的提出。
赵广跃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年,首次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表“骨整形”理论,旨在将肢体骨与软组织创伤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手术,清创、钢板固定、钉骨头、移植皮瓣覆盖实现全修复。但是,完成这类手术,需要将严重损伤创面的清创技术、微创骨折内固定技术及皮瓣移植技术整合到一起,这是对医生本身技术的极大考验。术者需要懂解剖,懂骨骼,懂肌腱,懂血管,懂神经,懂游离移植,懂评估,这将很多学科的内容都融合到一台手术,属于立体修复,所对应的知识与技术也是多维的。
为了能给患者更好的结局,尽最大努力保全患者的肢体和功能。基于“骨整形”的理论指导和努力方向,赵广跃教授与李军主任渐渐将这种诊疗思维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在实践中精进手术技艺、提高实操水平、在精细中再扣细节,终于能在几小时手术中,将清创、肌腱、血管、神经、骨头、覆盖一次修复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功能好,花费少,痛苦小,李军主任调侃:“除了有点费医生,其他都好。”
近些年,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生产、酒驾法律的完善,严重的开放伤已经在渐渐减少。从显微外科发展的可持续性、前景考虑,这批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身精湛技艺的医生似乎也需要二次定位才能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如何将学识、技术发挥到极致,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怎么变?从哪里变?
是一个分界点,医院(医院)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赵广跃教授的加盟下,医院(医院)成立了骨科病院,两个病区设置近张床位,李军主任、祝勇刚教授、乔华护士长成为核心力量。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连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回观自己的骨科生涯,李军主任调侃道“1.0版本的李军,15年间,医院跟断肢打交道,让患者肢体完整,功能齐全,就是我的目标。2.0版本的李军,在医院(医院),希望将我们多年积累的技术、学识传授给年轻医生,打造一支全面的,涵盖骨显微、微创脊柱、运动医学、足踝、创伤的综合骨科学科。”
在西北五省,医院是汇聚医学人才的地方,这里的医生宝贵在他们接受的系统学习及疾病诊疗思路,再加上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也聚集在此求医,医生们经过丰富实践的磨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互印证,见多识广的经验足以为学科奠基,思维活跃的骨干人才必然成为学科发展的带头力量。
骨科同行都一致认为显微外科学习曲线太长,但只要掌握,精通骨显微技术,再研究其他亚专业就显得游刃有余。年,李军主医院,与同行针对足踝领域的诊疗及发展进行了探讨学习。
他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由生存转向生活,足的重要性正在被重新认识。象拇外翻、扁平足、跖痛症、神经瘤、关节炎等较普遍的足部疾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