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讯,行业智囊
4岁,是宝宝足部成长的第一期拐点。
到了14岁,孩子的足部成长变化就不会那么明显,已逐步接近成人的足部,这就是第二期拐点。
处于第一期拐点的孩童,其假象扁平足会慢慢演变成严重扁平足、中度扁平足,当然,也有可能因照顾周到,最终演变为轻度扁平足或标准足弓。
4岁至14岁,是预防扁平足的黄金期。
当宝宝还处于蹒跚学步的时候,家长们就要警惕孩子的足部发育了,因为此时宝宝的足部正处于非常稚嫩的发育时期,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扁平足。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为扁平足?1、将一张报纸平摊在地板上,宝宝先将双脚放在水里弄湿后,再将双脚踩放在报纸上,就能显示及了解足印了。
2、在地上撒一层面粉,让宝宝踩上去。正常的脚足内缘不应触地,不会沾上面粉,而扁平足刚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会被面粉覆盖。
6大原因造成宝宝扁平足1遗传因素父母患有扁平足,宝宝很可能会同样患扁平足。
2经常做剧烈运动长时间地行走、站立、搬抬过重的物品,运动量过大等,容易造成小脚韧带伤害,导致扁平足。
例如,长时间进行重量较大的举重运动,超常距离的跑步都可导致脚的肌肉、韧带慢性损伤,造成足弓塌陷,从而形成扁平足。
3疾病影响因病长期卧床的患儿,脚有肌肉萎缩,也可能造成扁平足。
4双脚过早承受过重负荷。让宝宝太早学习站立和走路,会造成小脚负担过重。
5小脚锻炼不足如果宝宝脚部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例如,从小就不爱体育锻炼,或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都会影响脚的肌肉、韧带发育,以致足弓的正常发育受阻,从而造成扁平足。
6脚骨畸形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胫后肌腱断裂、跟骨或其他足骨结核等均可造成扁平足。
注意这3点让宝宝远离扁平足1合适的运动,减少扁平足近年来,儿童扁平足问题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约2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锻炼。
宝宝应该多做一些适度的运动,如足尖运动、脚趾抓玻璃球运动以及跳绳、打篮球等弹跳性运动,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足弓发育。
加强足跖肌小锻炼:
屈曲脚底板,让足底外缘着地行走5分钟,每日数次,可以有效预防扁平足。
此外,家长也要多留心儿童平时的姿势,特别是有“内八字”脚或X形腿的儿童,喜欢跪坐及W形坐的儿童,父母应及时帮助他们养成正确姿势。
2正确选鞋,防止扁平足后遗症成都正欣骨科医学研究所李天成研究员表示:为宝宝挑选合适的鞋及鞋垫,可以减少足部后遗症和韧带损伤的机会。
好鞋应具备以下4个元素:
(1)有不同幅度足弓垫承托,以舒缓足弓疲劳,预防扁平足后遗症;
(2)坚硬的后跟杯,以稳定后跟骨,控制后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围度的选择,防止前掌过松或过紧,增加足部舒适度;
(4)定型中底设计,帮助稳定脚形,加强鞋垫的承托力。
据统计,扁平足的发病率与宝宝的体重成正比。较胖的宝宝足部较厚,如果鞋子小,脚挤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可能诱发扁平足。
宝宝到了3岁左右后,鞋子一般在3~5个月左右就应该更换。
如果宝宝有扁平足的症状,应尽量避免穿平底鞋,改为穿有跟鞋或在鞋中部加垫的鞋。
3不要让宝宝过早练习走路9个月以内的宝宝,不要让他过早下地走和长时间站立。
此时,宝宝足弓尚未较好地形成,练习走路会让全身重量压在足部,易使足弓负担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