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航母舰载机而言,降落绝对是比起飞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根据美国国防部的统计数据,美军舰载机在降落时发生的事故占到所有舰载机事故的93%,因降落失败而损失的各型舰载机累计超过1万架。决定舰载机降落成功率的核心因素是拦阻系统的性能,为了确保着舰失败后能够安全复飞,舰载机降落时油门必须开到最大,因此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的降落速度至少都在公里每小时以上,这在陆地机场需要滑行多米才能停下,但航母的飞行甲板只有多米,如果没有拦阻索,舰载机最多3秒就会滑出甲板坠海。要想在3秒之内将重达20多吨的舰载机的速度从公里每小时以上变为零,拦阻索承受的冲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再加上一天上百次甚至两百多次的高强度起降,断绳事故难免时有发生。
看似不起眼的拦阻索,其技术要求其实非常高。连美俄这样经验比较丰富的航母大国都多次在拦阻索上“翻车”。比如3年9月11日,恰好在9.11事件2周年那天,美国海军华盛顿号航母就发生过一次惨烈的拦阻索断裂事故。当时一架F-18“大黄蜂”舰载机在降落时因拦阻索质量不过关或超期使用,导致绳索断裂,飞机坠毁,2名飞行员弹射逃生。断开的绳索则像一条“钢鞭”以极高的速度扫过甲板,造成十几名舰员受伤,其中3人腿部严重骨折。值得一提的是,在那起事故中还出现过一个“跳绳达人”,一名舰员在看到拦阻索断裂的一瞬间原地跳起,竟然成功躲过了“钢鞭”的致命横扫,此事后来在美军中传为佳话。
除了拦阻索本身的质量外,舰载机的着舰速度和姿态也是引起绳索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舰载机尾钩住绳索的位置过偏,同时自身的速度又过大,那么会给绳索两端的拉力带来严重的不平衡,造成其中一侧的拉力超过最大限度,酿成拉断事故。比如在年美军的一起拦阻索断裂事故中,一架E-2D舰载预警机降落时不慎超速,由于这型飞机的空重比F-18高出80%,再加上降落姿态左右摇晃,导致拦阻索瞬间被拉断,而这一次“跳绳达人”并没有出现,8名美军地勤人员躲闪不及,被高速扫过的“钢鞭”直接切断了腿部。
俄罗斯海军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在叙利亚战争期间,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远赴东地中海作战,但刚到达叙利亚沿海不到一个月,就连续两次拉断拦阻索,造成2架苏-33舰载机、1架米格-29KR舰载机坠毁,其中米格-29KR在拉断拦阻索后成功复飞,但是在等待了40多分钟后,航母地勤人员仍然没有换好备用绳索,最终导致米格-29KR燃油耗尽坠毁。这几起事故后,俄军不再信任本国生产的拦阻索,转而将舰载机全部转移到叙利亚赫梅明空军基地使用,不敢再上舰,航母成了摆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