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ldquo感动南阳rdquo20

雷 克

  雷克,男,36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河街道胡寨村人,南都救助团队负责人。

  雷克长期热心于民间救助事业,先后策划开展“安老助学”、“豫暖童心”、“瞳计划”等多个公益行动,为困难人群搭建了救助平台。5年来,他带领团队走访贫困家庭多户,帮扶困难群众多人,帮助多个重病孩子改写了命运。仅在年,雷克及其团队就先后为因车祸重伤的薛海钰母女募捐13万元,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李凤娟募捐16万元,为重度烧伤的王冰杨母女募捐22万元,为患上罕见病脊索瘤的卢奕霏募捐万元……雷克凭着一颗赤诚之心,用无私大爱感染了爱心大众,一次次创造出国内民间救助的奇迹。年,为救助贫困脊柱病患者,雷克又带领团队和南阳电视台共同推出“顶梁柱”公益行动。

  雷克曾被表彰为河南省第二届金牌志愿者。

刘天聚

  刘天聚,男,70岁,社旗县唐庄乡前庄村农民。

  刘天聚在自身收入低、疾病多和老伴去世的情况下,独自扛起赡养岳母的重担,48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关怀备至,让百岁老人能安享晚年。他对老人的照顾体贴入微,怕老人夜里有啥闪失,他强迫自己每晚都保持浅睡状态;老人身体不舒服,他就支张小床在身边伺候;老岳母年事已高、消化不好,他每天都要做五六顿饭。一年四季,刘天聚除了给老人更换衣服、拆洗被褥,还经常为老人洗脚、洗脸、捶背、梳头。每到季节更替,他就把医生请到家里,给老人量血压、测体温、把脉象、查身体。刘天聚孝老敬亲的事迹受到了邻里的一致赞扬,并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

  刘天聚曾被评为南阳市“道德模范”和“感动社旗”年度人物。

徐广甫   徐广甫,男,80岁,社旗县郝寨镇十里井村农民。

  年5月,中原野战军发起著名的宛东战役,战斗非常惨烈,许多英雄将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战役结束后,徐广甫的二伯徐守义带领村民将烈士们埋葬于此,从此便坚守烈士墓地,一守就是43年。徐守义在临终前叮嘱家人,无论以后发生什么事,徐家后人一定要好好照管烈士墓。徐守义去世后,退伍老兵徐广甫接过了守护重担,按照二伯“咱活着的人不能忘记英雄们”的遗愿,一直守护至今。为了看护好陵园,徐广甫住进陵园门口的两间简易房里,日日夜夜虔诚地守护在陵园,与长眠九泉之下的12名烈士深情相伴,一住就是24个春秋。每天,他都把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烈士的墓碑,擦了又擦,保持陵园整洁、肃穆。夏季雨水较多时,陵园积水,他就在四周开挖排水沟。每年清明、春节前夕,徐广甫都要带上孙子给烈士扫墓,摆果盘、洒酒、烧纸,缅怀先烈。

  老党员徐广甫一家两代人,67年与英灵相伴,用坚守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徐运芝   徐运芝,女,68岁,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党支部书记。

  45年前,徐运芝放弃老家大连的工作,随当兵转业的丈夫来到前荒村。40余年来,她历任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东北“女汉子”的豪爽和拼劲,她带头修路、架电、修渠、打井,使全村改变了种地“望天收”的落后状况。年,她垫付资金,为群众引种亩黄金梨,并注册了“博望坡”商标。目前,全村“博望坡”牌黄金梨种植面积已达多亩,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十多个大中城市,亩均年效益在2万元以上。前荒村大多数群众靠种植黄金梨步入了小康生活。

  徐运芝连续18年被上级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党支部书记”,年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年被评为“河南省最美村官”。

马玉贵

  马玉贵,男,57岁,卧龙区谢庄乡水牛冲小学教师。

  年,马玉贵来到水牛冲小学北校,成为一名民办老师。年,由于教师紧缺,他一个人留在分校,负责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患上严重的眼疾,两只眼睛先后动了两次手术,但他仍然全心扑在挚爱的教学事业中,所教的学科位居全乡前列。为了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他动员妻子放弃家中繁忙的家务,和他一起挑起教学点的重担。35年来,夫妻俩坚守“袖珍小学”,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不知有多少次背着学生去卫生所看病,给学生付药费,清理厕所,打扫卫生。学校旁边有一条没有桥的小河,每逢下大雨都会涨水。马玉贵放心不下孩子们的安全,夫妻俩自费在小河上建起了一座桥,方便学生和周围百姓雨天过河。

  马玉贵被评为“卧龙区师德先进个人”。年,荣获河南省“我为正能量代言”主题活动“平凡的力量”贡献奖。

陆锡芳

  陆锡芳,男,江苏太仓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原主任。年8月12日,在淅川县荆紫关镇万亩桑蚕基地指导生产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5岁。

  年,陆锡芳积极响应国家“东桑西移”号召,只身来到南阳农校。年,由于业务成绩突出,被选调到河南省桑蚕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年,陆锡芳怀着满腔热忱和扶贫梦想,到淅川县荆紫关镇撒播科技星火。在淅川县的28年,他扎根农村,甘于清贫,全心全意为桑农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帮助当地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醉心科研,潜心探索,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养殖技术,探索完善了湖桑养蚕生态循环产业链,为发展生态产业、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无私忘我、敬业奉献,一门心思养桑蚕,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桑蚕事业。

  陆锡芳曾被授予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牛 青

  牛青,女,62岁,医院保洁员。

  年,医院打扫卫生时,捡到被亲生父母遗弃的脑瘫患儿小在旺。为了给这个残缺的小生命一个家,牛青把他抱回家,并办理了收养手续。为了给小在旺治病,她12年花掉20多万元。为了筹集治疗费用,她一个人干俩人的活儿,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12年来,她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穿的全是好心医生和护士送的。因为患有脑部动脉硬化,加之过度操劳,医院晕倒,却舍不得花钱治疗。在她从不言弃的坚持中,小在旺一点点好起来:3岁时,他喊出人生第一个词“奶奶”;5岁时,他第一次站起来;9岁时,他趔趔趄趄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一个被遗弃的残疾儿童,一个进城务工的农妇,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爱早已融化苦难,超越血缘。

张恩昌

  张恩昌,男,69岁,镇平县柳泉铺镇大湖村人。

  年7月26日中午,张恩昌在潦河边劳作时,忽然瞥见3个男孩脱光衣服跳进了深水坑。他赶紧冲到水坑旁,只见一名孩子在水里挣扎,另外两名已不见身影。张恩昌不顾年老体衰和身体劳累,纵身跳进4米深的水里。洪水刚过,河水十分浑浊,能见度很低。他一次又一次下潜搜寻,先后救出了两个孩子,自己累的浑身无力。但想到还有一名孩子在水里,他不顾体力不支,转身又跳进水中。然而,一次次努力搜寻,却再也没摸到孩子的踪迹。最终,经过消防战士和群众的全力搜救,溺水身亡的小孩终于被打捞出水。张恩昌眼含泪花,不住地数落自己:“多好的娃啊!都是我没用,都是我没用……”

  年1月,张恩昌被评为“感动镇平”年度人物。

王会岑

  王会岑,男,41岁,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人。

  年8月27日,王会岑在开车路上,遇到因车祸腿部重伤的李保清,路过的车辆很多,却一辆辆绕开走过。王会岑急忙招呼群众一起把伤者抬上自己的车,并送到20医院进行救治,直到老汉的家人赶到,他才悄然离去。2天后,王会岑又遇到一名因三轮车侧翻而深受重伤的男子。危急时刻,王会岑没有丝毫犹豫,他竭尽全力把三轮车掀开,把医院救治。年,他曾持木棍与持刀精神病人搏斗、周旋,从“武疯子”刀下救出6名儿童、3名成年人,自己右手小手指被挤压肌腱断裂。年,他路遇交通事故,把胳医院……15年来,王会岑坚持见义勇为,累计救助41人,义务帮农民工讨回欠薪累计97.2万元,被誉为“新野好人”。

  年9月,王会岑登上“中国好人榜”,11月份,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专栏封面人物。

杜文兰

  杜文兰,女,68岁,南召县“爱心家园”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年,杜文兰医院病退后,就联络几名老姐妹做慈善,逐步发展为有多成员的“爱心家园”志愿者协会。18年来,“爱心家园”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全县城乡光荣院、敬老院、特困户、残疾人家庭、学校等,行程超过了2.5万公里,累计发放价值余万元物资和善款,救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群众、贫困学生1.3万多人次。杜文兰被当地群众赞誉为“最美慈善妈妈”。年,杜文兰投资开办了南召县首家“爱心粥坊”,每天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年,“爱心家园”筹资租赁60多亩荒山,开始建设三孝老人院和国学讲堂,免费收养孤寡老人,同时,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文化教育。

  杜文兰荣获年度“南阳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zzgs/3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