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复核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开放运动链
2、向心运动
3、联带运动
4、牵张反射
5、肩肱节律
6、运动单位
7、协同运动
8、肌耐力
9步态周期
10步态周期支撑相
11、足弓
12、脊柱生理弯曲
13、肌紧张
14、联合反映
15、共同运动
得分
1、脊柱韧带的功能
A.维持姿势B.保护脊柱C.保护脊髓D.以上都是
2、下列对肩关节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B.关节囊厚而且坚韧
C.可做屈伸运动D.灵活性比坚固性大
3、肌基本运动功能单位是指
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粗肌丝E.细肌丝
4、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E.原肌球蛋白
5、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步态
A痉挛步态B.划圈步态C.剪刀步态D.前冲步态E.垂足步态
6、肌收缩的张力明显增加,但无可见关节运动
A.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等速运动D.放松运动E.耐力运动
7、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
A.前下方B.上方C.下方D.后下方E.前上方
8、下列不属于肘关节结构的是
A.桡尺近侧关节B.肱尺关节C.肱桡关节D.桡尺远侧关节
9、经过尺侧腕管的结构有
A.正中神经B.尺动脉C.桡静脉D.指伸肌
10、腕骨共8块,均属于
A.不规则骨B.籽骨C.短骨D.扁骨E.长骨
11、属于屈髋肌群的是
A.臀中肌B.大收肌
C.缝匠肌D.臀大肌
12、参与膝关节组成的骨有
A.胫骨、腓骨、股骨B.胫骨、腓骨、膑骨
C.股骨、胫骨和髌骨D.胫骨、股骨
13、不属于踝关节的韧带是
A.(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B.距腓后韧带C.跟腓韧带D.腓侧副韧带
14、耐力运动主要目的
A、增强肌力B、增加关节活动度C、增加心肺功能D、增加抗阻力能力
15、下面哪一块肌肉损伤时出现“塌肩”:
A、斜方肌B、背阔肌C、三角肌D、胸锁乳突肌挛
16、脊柱的功能
A.保护椎管内脊髓和神经B.缓冲震荡C.承载和负重D.运动E.以上都是
17、脊柱节段运动的最大自由度为
A.3B.4C.5D.6E.7
18、脊椎的运动
.A.前屈B.后伸C.侧屈D.旋转E.以上都是
19、脊柱韧带的功能
A.维持姿势B.保护脊柱C.保护脊髓D.抵抗牵张力
E.以上都是
20、属于脊柱的主动稳定系统
A.椎骨B.椎间盘C.肌肉D.韧带E.神经
21、属于脊柱内源性稳定系统
A.韧带B.肌肉C.肌腱D.内压E.神经
22、有关脊柱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描述,正确的是
A.脊柱由稳定最后都会达到不稳定
B.脊柱生物力学功能,随着稳定性的丧失而退化
C.不稳定脊柱的治疗的干预总是必要的
D.在生理载荷下脊柱总是稳定的
E.“脊柱机能失调”不可避免
23、颈部骨质曾生最多部位
A.C3B.C4C.C5D.C6E.C7
24、深呼吸,错误的是
A.膈肌和肋间肌运动增加,机体能耗增加
B.颈部肌群参与,机体能耗增加
C.腹部肌群参与,机体能耗增加
D.可导致呼吸肌和机体的疲劳
E.机体能耗无显著变化
25、腰椎间盘功能
A.联结上下椎体B.保持椎体间活动度C.吸收震荡
D.承受能力E.以上都是
26、下列对肩关节描述不正确的是
B.由肱骨头和关节盂构成B.关节囊厚而且坚韧
C.可做屈伸运动D.灵活性比坚固性大
E.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27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
A.前下方B.上方C.下方D.后下方E.前上方
28肘三角是指
A.肱骨内髁、尺骨小头、肱骨内髁B.肱骨内髁、尺骨鹰嘴、肱骨外髁
C.肱骨内髁、尺骨外髁、尺骨小头D.肱骨外髁、桡骨内髁、尺骨鹰嘴
E.肱骨内髁、桡骨外髁、尺骨小头
29肩关节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疼痛者,可能为
A.肩关节脱位B.冈上肌肌腱炎C.三角肌下滑囊炎D.锁骨骨折E.肩关节周围炎
30下列不属于肘关节结构的是
A.桡骨环状韧带B.肱尺关节C.肱桡关节D.桡尺近侧关节E.桡尺远侧关节
31手在手关节内收的主要肌是
A.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B.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C.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D.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E.拇长展肌、拇指长、短伸肌
32下面哪个结构通过腕管
A.尺侧腕屈肌B.尺神经的深支C.尺动脉D.正中神经E.桡动脉
33经过尺侧腕管的结构有
A.正中神经B.尺动脉C.桡静脉D.指浅屈肌E.拇长屈肌
34关于解剖学的“鼻烟窝”,不正确的是
A.其位于手掌外侧部浅凹B.其尺侧界为拇长屈伸肌
C.其近侧界为桡骨茎突D.其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E.其内有桡动脉通过
35第一腕掌关节属于
A.鞍状关节B.球窝关节C.滑车关节D.椭圆关节E.杵臼关节
36使腕关节内收的主要肌是
A.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B.尺侧腕伸肌和桡侧腕长、短伸肌
C.桡侧腕屈肌和拇长展肌、拇收肌D.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掌长肌
E.桡侧腕屈肌和拇收肌
37腕骨共8块,均属于
A.不规则骨B.籽骨C.短骨D.扁骨E.长骨
38指腱鞘是指
A.包绕指浅、深屈肌腱和蚓状肌B.由腱纤维鞘和腱滑膜鞘构成
C.腱纤维鞘由于指浅筋膜增厚形成D.腱滑膜鞘位于腱纤维鞘外
E.以上均不正确
39手倒立时,手关节周围的肌做
A.加固工作B.固定工作C.退让工作D.支持工作E.稳定工作
46实力推上举时,使手关节伸主要是
A.伸腕肌收缩B.伸腕肌拉长C.屈腕肌拉长D.伸腕、屈腕肌共同收缩
B.E.伸腕、屈腕肌共同拉长
40指骨
A.15块B.属于长骨C.属于短骨D.属于不规则骨E.属于籽骨
得分
阅卷人
1、偏瘫痪者上下肢典型的痉挛模
2、腰间盘的功能
3、踝关节的韧带主要包括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
4、动作分析的目的
5、状态反射
6、简述超量恢复原理
7、简述腰背肌对脊柱稳定及功能的影响
8、简述踝关节的韧带及作用
9脊柱不稳定的可能后果有
10、腰椎间盘的功能
得分
阅卷人
1、脑卒中后的运动障碍特点及运动代偿?(10分)
2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10分)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开放运动链:肢体远端游离为开放运动链,这时可以随意活动某一关节或同时活动几个关节。
2、向心运动也称向心收缩是指肌收缩时,肌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互相靠近。
3、联带运动: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只能做过个关节的同时运动,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
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肌收缩,称牵张反射。
5、肩肱节律上臂的外展与前屈运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胸关节共同完成,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与肩肱关节活动成一比二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活动伴有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称之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每活动15°,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肩胸关节活动5°。
6、运动单位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7、协同动作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作性动作被称为协同动作。
8、肌耐力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9、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脚跟着地开始到该脚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期。对指定的下肢而言,一个步态周期的活动可分为支撑期和摆动期。
10、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支撑期大部分时间是单足支撑。
11、足弓:由7块跗骨、5块跖骨及其关节、韧带、肌腱组成的向足背突出的弓形骨骼结构称足弓。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弓。
12、脊柱正面观笔直,侧面观呈S形,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
13、肌紧张:是由于骨骼肌的重力作用,持续而缓慢地牵拉肌肉、刺激肌梭而发生的牵张反射,因此,它在抗重力肌比较明显,只要重力作用的牵引力量存在,反射性肌收缩将持续进行。
14、联合反应:是指偏瘫痪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其关节运动多为共同运动形式),指失去随意控制所释放的反应,是较为原始的异常的张力性反射。
15、共同运动: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是脊髓水平的运动形式。
二、选择题(本大题15道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5、DABCB6--10、BADAA11---15、CCDCA16--20EDEEC21--25ABCEE26--30BABDE31--35ADBAA36--41ACBDCB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闹卒中后肢体:
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下坠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手指屈曲。(3分)
下肢:髓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2分)
2、椎间盘作用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2分)
(2)连接腰椎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1分)
(3)使锥体表面承受应力(1分)
(4)缓冲作用。腰间盘的弹性结构,起着力传到的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大脑和脊髓
(1分)
3、踝关节的韧带:踝关节内侧韧带有三角韧带,其余胫骨内踝,扇形向下,分别置于足舟骨、跟骨和距骨的内侧,有限制足外翻的功能;外侧有三条韧带加固,距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前外侧,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前面。距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后外侧,起于外踝后缘,止于距骨后面。跟腓韧带,位于关节外侧,起于外踝尖,止于跟骨外侧面。
4、功能评定的作用:运动控制障碍诊断;功能评定;寻找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5、状态反射包括哪几种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紧张性的改变。包括颈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
6、运动和运动后肌经历一个疲劳与恢复过程,肌疲劳时,其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内能源物质、收缩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在休息后的恢复过程中,上述已消耗物质得到补充、生理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并超过运动前的水平,这就是肌超量恢复。
7、肌对脊柱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观调节功能,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键因素。相关功能肌群主要是腰肌和背肌。背肌主要包括浅层的背阔肌和深层的骶棘肌。腰肌主要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此外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这些肌群的协调配合,以实现脊柱对身体的支撑,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8、踝关节的韧带主要包括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
踝关节内侧韧带有三角韧带,其余胫骨内踝,扇形向下,分别置于足舟骨、跟骨和距骨的内侧,有限制足外翻的功能;外侧有三条韧带加固,距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前外侧,起于外踝前缘,止于距骨前面。距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的后外侧,起于外踝后缘,止于距骨后面。跟腓韧带,位于关节外侧,起于外踝尖,止于跟骨外侧面。
9、脊柱不稳定的可能后果有
(1)脊柱丧失在生理载荷下控制异常活动能力,并可导致进一步的损伤。
(2)脊柱功能、生物力学或神经功能,随着稳定性的丧失而退化。
(3)脊柱无法实现保护神经结构的基本功能。
10、腰间盘的功能
(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
(2)连结腰椎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3)使椎体表面承受应力。
(4)缓冲作用。腰间盘的弹性结构,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大脑和脊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上肢:肩关节内收、内旋、下坠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尺偏、手指屈曲。扛肩,脊柱向健侧弯曲(5分)。
下肢:髓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裸关节拓屈、内翻,画圈步态(5分)
2、肌力训练方法动力性力量训练、静力性力量训练(5分)
作用:肌力减退的预防和治疗(3分);促进关节活动与改善骨应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