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

16年自艾自救第一人郑茂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微商城

慈缘艾你

善灸者寿

北京慈缘堂郑茂教您学艾灸

足阳明胃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主调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本经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本经脉腧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艾灸常用穴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

天枢穴

天枢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取穴: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丰隆穴

丰隆穴,是胃经的络穴。具有沉降胃浊,祛痰等功效。对痰饮、咳嗽、胸痛、便秘、呕吐、癫狂、下肢痿痹等症有一定调理作用。

取穴:丰隆穴于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侧,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解溪穴

解溪穴,具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等功效。对头痛,眩晕,眼疾,头面浮肿,腹胀,便秘,面目赤,口痛啮舌,足胫虚肿,气逆等症有一定调理作用。

取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中国首家CCTV《奋斗》栏目推广艾灸品牌

北京·慈缘堂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白殿疯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