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讲解
症状概述
检查诊断
治疗方法
护理常识
预后饮食
疾病预防

针织科技针织中心可再生纺织基人工肌腱

近日由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杭州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可再生纺织结构人工肌腱通过结构与力学性能等系列测试,正式进入医学试验阶段。

人工肌腱(artificialtendon)是用于严重损伤的手指鞘内屈肌腱断裂及肌腱松懈时周围疤痕严重的患者用的修复材料。早期的人工肌腱材料有许多缺点,如异物排异反应严重,容易粘连,拉力不足容易断裂,降解后材料不能腱化等。目前人工肌腱材料主要包括自体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人工非生物材料、生物材料人工肌腱等。

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生物医用针织结构材料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针织中心在疝修补网片、心包网、软组织培养基体、人工血管等方面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疝修补网片是给受伤的组织提供永久机械支持的一种二维或三维的支架,主要用于组织的再生。它的主要规格要求是空隙大小在1mm-4mm之间,孔隙率为50%,厚度为0.6mm,重量在60-g/m2之间,表面粗糙易于组织生长,且织物尺寸稳定性好。其机械性能要求断裂强度大于30N/cm,顶破强度大于20kpa,根据具体用途对缝纫强度、撕裂强度、灵活性都有一定要求,常采用直径为0.1-0.15mm的丙纶单丝编织而成的经编组织。

软组织培养基体则要求织物空隙大小在0.3-0.7mm之间,经纬向的断裂强度均大于32N/cm,断裂伸长率不超过20%,缝纫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要不小于20N。常采用线密度为40D的蚕丝编织编链加衬垫的经编组织。小口径人造血管是可代替血管中的有一定伸缩性支架。

人造血管支架

人工关节

该项目负责人,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马丕波博士表示针织结构是未来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组织工程里细胞培养依附材料方向。从满足组织和器官所需形态和机械性能要求的方面来看,由于针织结构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能与力学性能,在生物医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