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堂江西省年第一期刃针中医微创
技术培训班
年6月22日南昌
以往都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研究生理病理以及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静态模式的解剖学已跟不上发展,随之而兴起的动态模式的人体运动学、肌动学、肌筋膜经线学、生物力学、姿势评估、动态评估、拉伸治疗学等已成为后解剖学时代研究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的基础。如果在临床上仍以解剖学为基础,那就远远落后于当前的学术水平。
其中,人体运动学是入门的开端。
人体运动学的定义:以机能解剖学为观点,来叙述人体的姿势和运动,即把运动装置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来研究。主要叙述运动装置在支撑整个人体处于某种姿势或完成某些动作时的机能特征。近年来,有更细化的衍生出“机构运动学”、“机构动力学”、“运动解剖学”、“肌动力学”、“运动拉伸学”等,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了人体运动学的内容和水平。
本班首次介绍在临床上极为实用的动诊评估检查法。
动诊,即医生检查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以此判断损害的软组织并作为治疗的依据。
一、腰椎病
(一)腰痛动诊评估表
动作
正常活动角度
被牵拉的软组织(痛限的原因)
备注
前屈
50度
T、L共同80度
骶棘肌、棘上韧带、臀大肌
后仰
15度
T、L共同35度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棘间韧带
侧屈
20度
T、L共同45度
对侧: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骶棘肌
旋转
5度
T、L共同35度
同侧:腹外斜肌、
对侧:腹内斜肌、横突棘肌
如向右旋转牵拉左(对侧)腹内斜肌;右(同侧)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见解剖软件)
肌名
部位
起点
止点
功能
N支配
腹外斜
腹部前外侧浅层
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内下
5-12肋骨外面
后部止于髂嵴;
前部移行为腱膜,参与形成白线;
下缘止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形成腹股沟韧带
上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或呈水平位(直角支撑)
下固定:
一侧收缩,脊柱向同侧侧屈;向对侧旋转
两侧收缩,下拉胸廓,使脊柱前屈
发自胸神经前支的肋间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前支
腹内斜
在腹外斜肌深面
肌纤维由外下斜向内上
胸腰筋膜
髂嵴
腹股沟韧带外侧
第10-12肋骨下缘
前部移行于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前、后层和白线
下固定: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旋转
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使脊柱向同侧旋转
发自胸神经前支的肋间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前支
(二)腰部的部位—软组织---经络关系表
部位
软组织
经络
后正中线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督脉,经外奇穴
后正中线旁3-10mm
横突棘肌
夹脊穴区带
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二分之一的纵线
骶棘肌的最长肌,
膀胱经内侧线
肩胛骨脊柱缘与后正中线平行的纵线
骶棘肌的髂肋肌
膀胱经外侧线
脊柱缘线外25px的纵线
腰方肌
经外奇穴
腰部侧面
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肝经,胆经路线
(三)软组织见解剖软件
(四)腰部四经十四穴一带治疗腰、腿痛和各科疾病
序号
督脉
膀胱经内侧线
膀胱经外侧线
后正中线旁3.5寸
1
悬枢
三焦俞
肓门
痞根
2
命门
肾俞
志室
3
下极俞
气海俞
4
腰阳关
大肠俞
腰眼
5
十七椎
关元俞
一带:腰一到腰五夹脊穴
附录:
穴名
功能
备注
悬枢
助阳健脾、通调肠气
斜方肌――背阔肌腱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直刺达棘间韧带层。
命门
补肾壮阳、男、妇科病
同悬枢
直刺达棘间韧带层。
下极俞
强腰健肾、遗尿、肾炎
同悬枢
直刺达棘间韧带层。
腰阳关
驱寒除湿、舒筋活络
同悬枢
直刺达棘间韧带层。
十七椎
补肾强骨、调经止痛
同悬枢
直刺达棘间韧带层。
三焦俞
调理三焦、利水壮腰
背阔肌腱膜――骶棘肌
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与体表60-70度)至骶棘肌层。
肾俞
补肾壮腰、利水、糖尿病
背阔肌腱膜――骶棘肌
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与体表60-70度)至骶棘肌层。
气海俞
补肾、益元气、调经止痛
背阔肌腱膜――骶棘肌
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与体表60-70度)至骶棘肌层。
大肠俞
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背阔肌腱膜――骶棘肌
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至骶棘肌层。
关元俞
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背阔肌腱膜――骶棘肌
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与体表60-70度)至骶棘肌层。
肓门
理气和胃、清热消肿
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
直刺达肌层。
志室
益肾固精、利水、强壮腰膝
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
直刺达肌层。
痞根
健脾和胃、止痛消痞、肝脾病
背阔肌――腰方肌
直刺达肌层。
腰眼
固肾健腰、尿频
背阔肌――腰方肌
直刺达肌层。
(五)腰部影像阅读
(六)影像支持LDP非手术治疗适宜与否表
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
改良拉塞克试验
压痛和异常改变(切经络)
备注
A
小于60度
因坐骨神经路线放射性痛、麻抬不高
最后不可以伸直膝关节
不明显
不适宜非手术治疗(刃针、药酒、膏药、手法、理疗有缓解症状的效果)
B
小于60度
因臀、大腿后面、小腿后面肌肉紧、痛而抬不高
最后可以伸直膝关节
在腰、臀或腿部
适宜非手术治疗(刃针、药酒、膏药、手法、理疗)
压痛和异常改变在腰部的治腰、在臀部的治臀、在腿部的治腿
下肢治疗法表
理论基础
前侧
后侧
内侧
外侧
备注
西医解剖
股四头肌(髂前下棘)
胫骨前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腘肌
跖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股内收肌群
髂胫束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在肌肉的起、止点、腱、腱腹结合部、肌腹、特殊解剖结构处治疗
中医经络
胃经
膀胱经
脾、肝、肾
胆经
按经络上腧穴的虚、实进行补、泻治疗
钩拉刃针的适应症-------筋膜病变
一、诊断标准
1、肌筋膜范围内疼痛、酸、沉、胀、压抑等不适(包括:项筋膜、胸腰筋膜、臀筋膜)
2、畏寒、惧风、恶湿
3、“橙皮征”
4、按压时敏感、切刺时不敏感
5、手法按压和刃针切刺效果不理想
二、注意事项
1、痛、无阻力------刺到浅筋膜深层----过浅----重新刺入
2、痛、阻力大、推不动-----刺到肌肉----过深-----重新刺入
3、不痛、有一定阻力----刺到深筋膜深层----到位
4、进针不痛,拉时痛----钩针针体与皮肤不平行钩拉----保持平行钩拉
(七)LDP症、坐骨N疼痛和\或麻木病理和治疗表
症状
病理
治疗原则
治法
备注
疼痛
N根水肿或无菌性炎症
消炎脱水
1.痹通药酒
2.配合痹通药酒的中成药(见下表)
3.点穴(委中、承山、心俞等)
卧床、制动,切忌一切扳动手法
疼痛和麻木
有水肿或无菌性炎症的N根受到卡压
1.先消炎脱水
2.后解除卡压
1.痹通药酒、配合痹通药酒的中成药
、点穴(委中、承山、心俞等)
2.刃针松解、“逃逸”手法
只有在以麻木为主要症状时才使用解除卡压的方法
麻木
没有水肿或无菌性炎症的N根受到卡压
解除卡压
1.刃针松解
2.“逃逸”手法
1.刃针松解影响“逃逸”手法的病变软组织
2.“逃逸”即使N根避开突出物应力最高点
(八).腰、臀、腿部病症手法治疗(Manipulationtherapy)
1、常规坐位双扳
2、坐骨神经痛点穴法
3、反“4”字逃逸法
(九)、坐骨神经痛点穴
穴名
解剖
按压方向
备注
昆仑
胫神经分支
朝外踝骨面
可以昆仑和太溪相对按压
承山
腓肠肌腱腹结合部
胫神经
垂直局部体表
可稍斜向上按压
可左疼压右、右疼压左
委中
腘肌
胫神经
朝股骨后面的方向
屈膝30度按
殷门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干
局部体表垂直
要分开股二头肌和半腱、半膜肌
承扶
坐骨结节
股二头肌起点
朝着坐骨结节骨面外侧或背侧
外侧为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附着点:背侧为骶结节韧带和股方肌附着点
环跳
梨状肌
局部体表垂直
用肘按压
备注:1,如果由臀向脚放射痛、麻的,按昆仑---环跳方向按压,如果由脚向臀放射痛、麻的,按环跳----昆仑方向按压。(“痛从上下者,先治其下以过之,后治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治其上以过之,后治其下以脱之。《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2.按孙国杰教授“神经干刺激疗法”理论,通过对神经干的按压产生脉冲传递到神经根,起到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
(十)、腰腿痛配合“痹通药酒”常用中成药表
药名
功能
主治
备注
跌打七厘片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剧痛、拒按、肿胀、活动受限、
适于急性腰腿痛
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忌用
腰痹通胶囊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腰腿痛、拒按、转侧不利、适于LDP症、AS
孕妇、消化道溃疡忌用
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
仙灵骨葆胶囊(片)
滋补肝肾、
活血通络、
强筋壮骨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体倦、
适于骨质疏松、退行性脊柱炎
孕妇忌服
忌生冷、油腻
二、膝关节病
(一)、膝关节动诊评估表
动作
被牵拉的肌肉(受限的原因)
备注
屈
股四头肌
伸
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
外旋
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内侧头)
膝关节外旋就是足内侧踢毽姿势
内旋
股二头肌、髂胫束、腓肠肌(外侧头)
对侧:腹内斜肌、横突棘肌
膝关节内旋就是足外侧踢毽姿势
(二)、三个试验鉴别膝关节疾病刃针适应症和禁忌症(阴性为适应症,阳性为禁忌症)
名称
临床意义
操作
备注
侧方活动试验
判断内、外侧副韧带是否断裂
推股骨下端,向外拉胫骨下端向内,松动为阳性,显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反向推拉,松动,显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麦克马瑞试验
判断内、外侧半月板是否损伤
内旋屈曲—外旋伸直,内膝眼疼痛为阳性,显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外膝眼疼痛,显示外侧半月板损伤。
也可外旋屈曲—内旋伸直。
抽拉试验
判断十字韧带是否断裂
仰卧位,屈髋屈膝,足底触床面,握住胫骨上端,前后推拉,松动为阳性,
(三)、16穴俞穴功能主治及层次解剖表
俞穴
功能主治
层次解剖
阴谷
(肾经)
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
百虫窝
(经外奇穴)
驱虫除湿
股内侧肌
阳陵泉
(胆经)
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腓骨长肌—趾长伸肌
膝阳关
(胆经)
疏利关节,祛风化湿
髂胫束后缘—腓肠肌外侧头前方
血海
(脾经)
调经统血,健睥化湿
股内侧肌
阴陵泉
(脾经)
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
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
内膝眼
(经外奇穴)
舒经通络
髌韧带与髌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翼状皱襞
鹤顶
(经外奇穴)
舒经通络
股四头肌腱
髋骨
(经外奇穴)
舒经通络
股外侧肌
阴市
(胃经)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
梁丘
(胃经)
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腱的外侧
犊鼻
(胃经)
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髌韧带与髌外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翼状皱襞
浮郗
(膀胱经)
舒筋通络止痛
股二头肌腱内侧—腓肠肌外侧头
委阳
(膀胱经)
舒筋活络,利水化湿
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腘肌起始腱和腘肌
委中
(膀胱经)
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
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合阳
(膀胱经)
调经止带,强健腰膝
腓肠肌—跖肌
(四)、膝关节手法治疗
1、推髌
2、屈膝牵拉
(五)、膝关节病变配合“痹通药酒”的中成药与腰腿痛相同
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甲氧沙林溶液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