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器械企业相继公布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大部分涉及到心血管耗材的企业,收入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年11月5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令人大吃一惊的是,通过竞争,心脏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元左右。与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此外,全国各省已陆续通过独立或者加入省级联盟的形式开展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其中冠脉支架、球囊、心脏起搏器等均成为高频品种。
在入选产品大幅降价的同时,未入选的产品销售情况也并不乐观。以赛诺医疗为例,年,因其在售的第一代冠脉支架产品未被纳入冠脉支架国家集采范围之内,导致公司年上半年冠脉支架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61%,冠脉支架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24亿元,同比下降90.01%。
一直以来,由于冠脉支架市场需求居首,由此引来企业争相追逐,加之此次集采影响,支架的市场变成了利润微薄的红海。但这是否意味着整个心血管耗材的市场都被压缩了呢?
实则不然。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集采推进的大背景下,相关耗材企业应该寻找竞争者少的领域,并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拥有创新产品,才能更好应对集采降价、联盟化采购带来的影响。
△图片来自人民视觉
对于心血管领域而言,新的蓝海市场已经出现,以包括瓣膜在内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耗材为例。据西南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年国内心血管器械出厂市场规模约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耗材规模约5-10亿元,伴随相关创新产品上市和放量,对标全球市场结构,预计年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规模有望达亿元,具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