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很重要,疫病防控不掉心,当前家禽业疾病防控的难点是环境控制、温度、通风、湿度、以及人员复工和安抚,尤其是在当前生产、人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面对禽流感、新城疫、支气管炎、滑液囊支原体等疾病,目前有哪些新特征,如何防控这些疾病呢?年2月27日上午10点,新牧网、新禽况、华南生物特约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老师,为大家讲解《当前国鸡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由新牧云课堂全程直播,共计超6万行业内人士观看。吸附剂不能有效吸附呕吐毒素,须重视消毒隔离、加强管理、疫苗接种、合理用药、环境舒适、种鸡净化、饲料优质的“七大法宝”依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毕英佐教授指出,霉菌毒素往往被行业忽略,但饲料原材料的霉变对鸡群健康影响非常大。年,我国饲料原料霉菌毒素的检出率依旧很高,玉米的呕吐毒素、伏马毒素检出率高于9成,花生粕黄曲霉毒素检出率%,小麦和麸皮的呕吐毒素检出率达99%。毕英佐教授强调,尽管黄曲霉毒素在东北玉米检出率很低,其他地区却较为普遍,且对消化道危害大的呕吐毒素、伏马毒素,各地的检出率均很高,而能有效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剂对呕吐毒素吸附率很低,对鸡群的肠道影响很大。玉米霉菌毒素检测情况滑液囊支原体病防控,有条件净化鸡滑液囊支原体病(MS)因致病的支原体无细胞壁,很多药物对其作用甚微。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季、潮湿季节或卫生条件饲养管理不善时多见,鸡自然最早感染可发生于1周龄,急性感染通常见于4-16周龄,死亡率低但淘汰率高,对生产带来损失大。诊断上要与葡萄球菌、鸡伤害、鸡白痢、病毒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炎相区别。毕英佐教授表示,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多有趾瘤,鸡的体表有紫色溃烂,可分离出葡萄球菌。鸡白痢和鸡伤害有白色稀粪的现场,有特征性的内脏病变,可分离到沙门氏菌。病毒性关节炎主要感染4周龄以后的肉鸡,病鸡可发生腓肌腱断裂而跛行甚至瘫痪,但无死亡。MS症状该病治疗效果一般,但预防效果较好。预防上除了做好管理卫生之外,还可以通过疫苗免疫,防止发病和亚临床感染。免疫上需注意一些事情,毕英佐教授说道,活疫苗以粘膜免疫为主,在野毒感染前占位,免疫期2周和免疫后4周切勿使用对呼吸道支原体有影响的抗生素。灭活苗免疫2次比免疫1次产生阳性抗体快,免疫时间长。高发区可参考采用3次免疫(2、14周和20周),免疫前尽量避免感染。但MS难以依靠疫苗和药物根除,且终生排毒,有条件的种鸡企业可在祖代鸡开展MS净化工作,从根源上排除。肉鸡预防要做好疫苗的防控,药物治疗要根据当地情况酌情使用。传支要选择安全有效的疫苗,严抓免疫质量鸡支气管炎(IB)传播快,所有年龄的鸡均易感,冬春季节多发,对生产影响非常大。该病分类方法很多,有致病型、血清型、基因型的不同分法。由于IB演化过程易发生片段重组,同一个S1基因型的毒株,可能属于不同的血清型,致病型也不同。S1基因序列差异越大,毒株间保护越弱。目前QX基因型占比62.4%,为主要的流行分支,在各省均有分离。此型有6个亚分支,在进化树上比较分散。TW型和4/91型也是我国主要的流行基因型,尤其是高毒力的TW株需要注意。IB防控要选择安全有效的疫苗,严抓免疫质量,点眼免疫防止其甩掉,毕英佐教授建议喷雾免疫。死活苗结合可大大提高抗体滴度,减少内脏病变的发生,活苗H和QX或交替使用可扩大免疫谱。免疫重两头轻中间,要分别于开产前和5天龄左右用对型的灭活苗免疫,高抗体防治早期感染。育雏期要做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治假母鸡及肾肿的发生。其他疾病防控毕英佐教授对其他疾病也做了详解。鸡鼻炎防控常与支原体并发,要注意环境和水源的消毒,减少微生物数量,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疫苗以A或B型为主,使用三价苗免疫,最好加大当地优势流行毒株的抗原量。凡打灭活苗应加入两相头孢类或油佐剂的恩诺沙星等药物一齐注射。新城疫主要是基因7型,最好使用同型的疫苗,目前防控比较好。开产蛋鸡要预防非典型新城疫引起的产蛋下降,开产后冬天每隔40天,夏天每隔60天用活苗免疫,加强黏膜免疫,种鸡在34-36周要用灭活苗加强免疫。喉气管炎南方控制比较好,但最近几年北方发病较多。没有发病的地区不要用疫苗,一旦用了就要一直用,病毒会寄生在三叉神经,且毒力会逐渐变强,需要格外重视。疫苗方面有鸡胚源疫苗(副反应大)、组织培养或细胞苗、重组疫苗,毕英佐教授建议在30-35日龄接种一次组织苗,80日龄左右用鸡胚苗或者第一次免疫重组苗,第二次免疫其他。禽流感宿主多、易重组、变异快,在养鸡场旁边要避免养水禽。最近几年抗体检测显示,北方防控压力较大。H5+H7防控上要用最新的三价疫苗,H9疫苗要提高抗原含量或次数,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生物安全,监测扑杀,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日常消毒、避免野鸟、老鼠等与家禽接触。更多详细内容,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jbyf/3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