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俗称人的“第二心脏”,足踝是足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此外还是人体重要的运动组织之一。足踝,在解剖学上又称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
随着临床医学的逐步细分,近年来,足踝外科作为骨科的一大重要细分科室迅速发展。足踝外科常见的疾病包括:
足踝部畸形:拇外翻、马蹄足、平足症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病变导致的足踝部畸形;
急慢性足踝部创伤与运动损伤:踝关节骨折、足部骨折、踝关节骨软骨损伤、足踝部肌肉韧带损伤以及各类踝关节不稳等;
足踝部肿瘤、炎症等病变。其中,跖板慢性撕裂损伤是足踝外科的一种常见、渐进性疾病。
足骨示意图
跖板位于足跖趾关节底,近端附着于跖骨头,远端止于近节趾骨,为梯形状纤维软骨板。其主要作用是支持与减震,具有应力传导枢纽功能,参与跖趾关节构成,对维持跖趾关节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就以跖板慢性撕裂损伤的手术修复为例来聊一聊“足踝外科手术”这件事儿。
跖板慢性撕裂损伤早期表现为跖底顽固性隐痛或者放射性刺痛,负重或者背伸时疼痛加重。随着跖板损伤程度的加重,可出现跖趾关节不稳定,发生向背侧或者侧方的脱位或半脱位。
跖板慢性撕裂损伤的修复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直接缝合修复术、屈肌腱转移术、跖板或屈肌腱鞘与伸肌腱缝合术、Weil截骨加跖板修复术。研究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Weil截骨联合跖板修复术可有效缓解跖底疼痛,稳定跖趾关节,提高跖趾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关节半脱位及关节僵硬发生率。
Weil截骨联合跖板手术操作示意图
Weil截骨联合跖板修复术手术方法:
对于伴外翻的跖板慢性撕裂损伤需先矫正外翻畸形;
于第2趾背侧作长约3cm直切口,合并外翻者切口偏向趾侧,以便同时进行趾外侧软组织松解;单纯第2趾锤状趾者切口偏向外侧,以便部分切除或重建第2趾趾短伸肌腱。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分离显露趾长伸肌腱及趾短伸肌腱,切断并切除1cm长趾短伸肌腱;对第2跖骨头行标准Weil截骨,将跖骨头尽可能向近侧回缩,以便显露探查跖板损伤情况;
明确跖板撕裂损伤后,于第2近节趾骨近端用1.5mm细钻头或克氏针从背侧向跖侧钻2个骨隧道;
将2-0可吸收缝线分别从近节趾骨背侧向跖侧穿出,缝合对应跖板后,将缝线贴近近节趾骨侧方从趾骨背侧穿出,收紧打结;
缝合修复跖板后,行牵拉试验显示跖趾关节较术前明显稳定;
彻底止血,冲洗切口后逐层缝合。
跖趾关节处的跖板、关节囊、相关韧带构成的复合体是维持跖趾关节静态稳定的基本结构,跖板是该复合体的核心。手术治疗跖板撕裂损伤旨在修复跖板,纠正跖趾关节脱位,恢复跖趾关节稳定,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行手术缝合时,在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下,应同时兼顾促进刀口愈合及日后的美观。
佳和?医用可吸收蛋白缝合线属于新一代、纯天然、单股可吸收体表缝合线,取材自特种动物尾部肌腱,生产过程无任何化学添加,为纯天然生物蛋白质材料,高达93%的成分为Ⅰ型胶原蛋白,吸收时间8-18天,吸收快速完全,不形成病理性瘢痕及皮下硬结。其分解产物为富含色氨酸的氨基酸,能够被人体组织充分吸收利用,合成内源性胶原蛋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天然实性单股线结构避免术后感染和炎症反应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佳和?医用可吸收蛋白缝合线是足踝外科手术缝合和助力刀口愈合的双佳选择。
参考文献
[1].俞光荣,郁耀平,张鹏,等.第二趾跖板慢性撕裂损伤的手术修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2):-.
[2].王正义.足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