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和美少女们,看过来!
腰疼、腿疼、关节疼
哪哪都疼
这是神经病吗?
还是说疼痛,它就是个病?
小编年仅30出头
可是一天坐下来
腰疼到直不起来
发朋友圈,结果收到一堆关切的问候
▼
“你是快要疼死的节奏吗?!”
“你是未老先衰,建议开启养老模式!”
我不动声色的“呵呵”,
迫不及待去投奔郑拥军教授
“我,到底是怎么了?”
▼
疼痛的定义疼痛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伴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一种感觉。
刺激可来自外界而作用于体表,如外物打击或极端温度的接触,这种感觉定位准确,通过游离神经末梢经特定神经通络上传脑部;
刺激也可来自体内,经内脏神经的传入部分上传,定位较模糊。
在成人,疼痛还可由心理原因引起,没有明显直接的物质原因。
疼痛是病吗?疼痛是一种病。
许多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
因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由粗纤维传导的疼痛信号,对人体功能已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说本身就是一种病。
疼痛的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分为:
1、短期疼痛,如扭伤脚踝成为剧烈疼痛;
2、长期疼痛,如背疼,成为持续或者慢性疼痛;
3、有些疼痛来了又去,比如周期性头痛。
根据疼痛出现的部位所在系统可将疼痛分为:
1、皮肤痛、神经痛等;
2、中枢神经结构损害引起的疼痛称为中枢性疼痛。
几种类型疼痛,或者在身体多处同时存在疼痛也并不是罕见之事。
现代病疼痛久坐不动导致的颈肩腰腿痛、突然大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现代病”,这三种患者在疼痛门诊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小编就是这个病,得治!)
工作强度大、饮食、睡眠不规律、休息缺乏规律性也会引起痉挛性疼痛,如胃痉挛疼痛。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是:颈椎痛、腰椎疼、头疼、手关节疼这类神经性疼痛。
这些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和长期身体姿势不良,造成肌肉过度紧张,以及缺乏锻炼造成。
比如手机打字啪啪啪过多,导致手指肌腱炎;手腕总搁在键盘上,坐在椅子上背部没有支撑,双脚难以接触地面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肌肉疼痛。
疼了!痛了!
怎!么!办!
▼
不要久坐成疾
不要生活各种不规律
不要拼个无极限
不要刷爆健康值
郑教授
说
▼
膝关节痛:注意非负荷锻炼膝关节的保健原则是:非负荷且无痛锻炼肌力,保护关节面软骨。
方法是:
1、坐在椅子边,将腿向前伸直往上抬,大腿离开椅子2-5厘米,让股四头肌持续收缩,保持3-10秒才放下。每次重复5-10遍,每天做3-5次。
2、游泳克服了地心引力,实现无负重锻炼,但注意水温适宜。
3、膝关节痛者需注意保暖和减肥,过于肥胖者必要时可选择拐杖帮助分担双膝负重。
适度运动,疼痛停止:避免长时间频繁上下楼、跑步、爬山或半蹲位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避免跌跤或扭伤。
肩周炎:要坚持“带痛锻炼”肩周炎的本质是肩周围的六组肌筋膜发生了慢性黏连,除了用微创手术松解黏连之外,还要通过自己的肩关节带痛锻炼,达到松解疤痕、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的作用。
方法是:
1、拉手巾法:两手拉一条手巾或一根绳,放在背后,像洗澡时擦背一样,上下斜行牵拉,有疼痛时坚持3-5秒钟。
2、爬墙法:直立墙边,双臂上伸,手掌尽量向上爬直至肩痛保持3-5秒钟。在手指到达的最高处的墙上划一标线,以后每次或每天锻炼的时候争取手指越过此线并再做标记,坚持至肩关节恢复正常。
3、划圈法:上臂划大圈,划圈动作要缓慢,深长。不能用暴力乱抡上肢,否则会造成肩袖断裂。竖圈为前后方向划,横圈为上下左右方向划,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划20圈,每天3-5次。
4、梳头动作法: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20圈,每天3-5次。
颈椎肌肉痛:锻炼应分类实施颈椎病分为六型,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的锻炼方法不完全相同。
颈后肌群锻炼(最重要和最基础,适合所有类型颈椎病):头稍抬起,双手掌扣住放后脑勺即枕骨上。手臂向前用力的同时头向后用力对抗,相持30秒。当两力相交时颈后肌群变硬并受到锻炼和加强。
颈前肌群锻炼(适合头晕、耳鸣、心悸或恶心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单手掌向上后顶住前额头,同时头向前下用力屈,额头与手臂相对用力对抗持需30秒。此时颈前肌群变硬并受到锻炼和加强。
颈侧肌群锻炼(适合肩、臂、手痛或麻和头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掌顶住颞部,头同时向同侧屈。头侧的用力与手臂的向上顶撑对抗,相持30秒。当两力相交时颈侧肌群变硬并受到锻炼和加强。
郑教授提醒为了预防和减少旧伤疼痛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平时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阴雨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并通过空调或电暖气对室内进行增温除湿。
3、另外,经常对旧伤处进行按摩,可促进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这些部位对寒冷和潮湿的抵抗力。
疼痛科郑拥军教授医学博士,医院疼痛科主任,原上海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疼痛学会上海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第一届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疼痛编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全国中青年委员
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
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慢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获得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熟练进行:
1、各种急慢性疼痛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
2、运用软组织松解治疗各种肌肉相关性疾病,如颈源性眩晕,偏头痛,肩周炎,胸背痛,腰肌劳损。
3、采用各种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顽固性癌痛,腰交感神经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缺血性疾病。
擅长:
肌肉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膝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顽固性神经痛,以微创,绿色手段治疗。
上海门诊时间:特约门诊:周二上午
就诊地点: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七号楼五楼特约门诊部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就诊地点: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七号楼二楼疼痛科
预约方式:
1.现场预约:每逢周六,医院开设康复疼痛专病门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