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内翻、下垂形成的原因:
1、肌肉解剖学基础
从解剖部位上看,张力高或易产生痉挛的肌群多在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趾屈肌、比目鱼肌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而与之相对的拮抗肌群尤其是胫骨前肌肌力较弱。故卒中后足内翻、下垂在病之初始即有不同程度表现,如果盲目、缺乏针对性地进行肌力增强训练治疗,就会强化这种原始的运动模式而妨碍了高级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因此需要尽早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矫治足内翻、下垂。卒中后足内翻、下垂的主要特征是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下。足背屈肌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足外翻肌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如果针对性的使足背屈、外翻肌群兴奋,提高肌力、肌张力,即抑制和拮抗了内翻、跖屈肌,从而调节肌张力平衡。
2、反射学理论
卒中后足内翻、下垂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造成肢体瘫痪的根本原因是脑实质的器质性损伤,使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整。足内翻是由小腿外侧肌群麻痹和胫骨前肌痉挛牵拉引起。痉挛是因感觉传入神经输入脊髓过程异常,引起张力牵张反射速度增加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其阳性体征有:过度的深肌腱反射、屈肌痉挛、痉挛性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协同收缩。负性症状包括瘫痪、联带运动、缺乏灵活性和易疲劳。偏瘫后出现的痉挛性足下垂及足内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痉挛发作、活动受限、疼痛、关节挛缩以及功能障碍。
3、张力异常理论
脑卒中偏瘫足内翻是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而引起,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外侧为劣势侧。足内翻是胫骨后肌痉挛引起,足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不利于步行能力的提高,患者跌倒风险大。因此,降低足肌痉挛十分必要。
二、产生症状
脑卒中病人的足下垂、足内翻畸形使患者足部与地面接触不良,重心向前移动有困难,跨步和步频、步速降低,当患者前移时产生典型的足趾拖拽影响步行。足内翻,引起迈步相末期足外侧缘着地,长期力学对线偏移导致足外侧缘损伤及疼痛,严重影响步行。
三、康复治疗
足内翻出现后,一定范围的被动活动、痉挛肌与拮抗肌的适度运动,对痉挛肌有交替性抑制作用,按摩痉挛肌可促进微循环,缓解肌痉挛。正确的主动训练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是预防痉挛状态发生的根本措施。
1、侧卧膝外翻:患者健侧卧,患膝屈曲约30°,令脚抬起。
2、俯卧膝外翻:患者俯卧,患膝屈曲约30°,患足置另一腿上,令脚回到大小腿的平面与床面垂直的位置。复位,重复。
3、斜坡足外翻:患者站立,患脚置一15°的斜坡上,使足成被动外翻位,治疗师坐后面辅助控制髋和膝,令另一侧下肢抬起。复位,重复。这是先使足处于被动外翻位,使患侧外翻肌群在另一足下落时做离心收缩。
4、趾背伸:患者仰卧,患膝屈曲约60°,患脚踩床,治疗师压住大拇趾,令2-5趾抬起。复位,重复。5、膝内旋:患者俯卧,患膝屈曲约90°,令脚向内旋转。治疗师帮助复位,重复。6.拇屈曲:患者仰卧,治疗师固定患侧2~5趾使背伸,令大拇趾屈曲。复位,重复。
7.弹力绷带缠绕患足矫正足内翻。8.持续牵伸足内翻肌群及其短缩韧带,刺激足外翻肌群(冰刷擦,叩诊槌叩击及牵张反射诱发足外翻)。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