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鄱阳县抗洪一线随处可见这些不知疲倦的抗洪子弟兵和党员干部村民,他们吃住在圩堤上,累了在圩堤上眯下眼睛稍作休息,又奔赴一线排险。记者杨小军摄
余干:抗洪“双抢”两手抓“我凌晨两点半到早上8点下田做事,上午8点以后上堤巡查,下午5点以后再去忙一阵子‘双抢’的活。”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分场副场长、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良清告诉记者,自7月3日抗洪抢险开始以来,他和12名合作社理事与插旗分场56名职工,一直坚持一边抗洪一边“双抢”。
据江良清介绍,他们合作社共有1182亩优质稻田。从7月7日开始至12日,合作社采用机械化收割,快速完成了早稻收割,目前晚稻插秧已完成了400多亩,预计18日左右可以全部完成。据了解,插旗分场7000多亩的早稻收割也基本完成,目前正转入晚稻栽插。
“康山垦殖场自7月3日开始,成立了两个指挥所,由垦殖场班子成员带班,领着40名党员干部,每日分4个班次,不间断上堤巡查;另外安排了30名党员干部在各地参与抢收抢种。”康山垦殖场党委委员何娟告诉记者说,康山垦殖场5个分场共有良田3.6万多亩,目前收种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我们合作社晚稻播种采用移栽、抛秧、直播三种方式进行,今天为了加快播种进度,我雇请了30个人来帮忙。”江良清告诉记者说,眼下水位仍超警戒线1.45米,据天气预报接下来有两场强降雨,抗洪压力还是很大,但我们一定会做到抗洪生产两不误。在田埂上,江良清指着早几天已移栽好的二晚高兴地说:“你看,这些秧苗已经返青了。”
记者从余干县农业局了解到,余干县早稻种植面积为94万亩,中稻面积约为2.2万亩,预计晚稻播种面积为95万亩,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抢收抢种。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顺利完成“双抢”,各乡镇场种粮户共组织了余台外地收割机投入早稻抢收,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曹汉衍彭卫东记者吴卫民黄良龙)
31集团军某部官兵急赴万年抢险
7月15日下午2点,第31集团军部队余名官兵,奔赴万年县防汛一线,冒着高温酷暑,投入到齐埠沈长圩堤抗洪抢险中。
连日来,万年河水位居高不下,位于齐埠乡境内的沈长圩堤出现多处泡泉群。险情发生后,该县迅速组织安排余名干部群众,对出现的泡泉群实施了围井、导渗、填石等处置,使险情得到初步缓解。
15日上午,当地村干部巡查圩堤时发现,沈长圩堤泡泉群险情虽有所缓解,但泡泉群区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为应对下一次洪峰的到来,村干部第一时间叫上10多个村民迅速展开自救,紧接着又打电话逐级上报,并请求上级支援。
灾情就是命令。市、县两级水利专家立即对泡泉群进行会诊,他们要求对泡泉隐患处扩大围井范围,再次填埋粗砂石进行加固提升,并加密排查其它泡泉隐患。就在村民们埋头苦干时,第31集团军多名官兵及时赶到,奔赴齐埠乡史埠村全力抢修沈长圩堤。部队官兵在与水利专家沟通后,立即来到泡泉群区域,排成一条长龙,将一袋袋砂石转运至目标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部队官兵成功加固泡泉群区域余平方米,转运砂石0余袋。(风华泮珠记者萍艳俊慧)
夜探“军营”
连日来,在鄱阳湖大堤上,到处都能看见人民子弟兵与洪水抗争的场景。一面面红旗、一件件迷彩服成了老百姓的定心丸。有他们在,湖区百姓心里就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心安。当夜幕低垂,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7月14日晚,记者来到鄱阳县双港镇一所小学,探访驻扎在这里的火箭军部队75分队官兵。
晚上7点半,记者来到该部队临时驻扎的“军营”,只见官兵们每五六人围成一圈,在学校走廊上席地而坐。因为刚刚打雷下雨,学校停电,校园里显得有些昏暗。
“今天我们的主要工作仍是对堤坝进行加固,垒沙袋,铺设防浪布。我们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打好抗洪抢险这场战役,同时同志们也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绊脚跌倒等情况发生。”在其中一个围坐的圈子里,一个士兵正在发言。
分队长柏锋告诉记者:“出任务时,我们以班为单位,每天晚上都要进行总结,当天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柏锋说,“这都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总结会后,战士们还要在驻地保持待命状态到晚上10点左右,当确定没有紧急突发任务后才能休息。第二天6点左右,他们就要起床,趁天气凉爽,赶到圩堤上进行除险加固作业。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战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洪灾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他叫任玮,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出生在山西的任玮是个“旱鸭子”,但他说:“虽然我不会游泳,但是我有救生衣,还有我的战友,所以我一点也不怕水。”他拉着旁边的战友笑着说道。
这些战士,大多20岁上下,有些还稚气未脱,但是在危险困难面前,却没有一个退缩。一个叫肖文文的士兵,因为低血糖晕倒在大堤上,恢复过来后立即投入抗洪当中。19岁的范柯运,训练时右手手指肌腱断裂,正在恢复期,班长让他干些轻松的活,他却专挑重活干。他说:“看着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干,自己站在一边看,心里很不是滋味。”
采访中,记者看到,每一个教室里都摆放了七、八张简易的行军床。战士们说:“有这样的地方住着已经很好了。当地政府还给我们加装了电风扇、新铺设了自来水,后勤保障十分到位。”“险情一日不除,我们就一直奋战到底!”官兵们充满信心地说。(记者陈绍鹏张东红)
来源:上饶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