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6个多小时的抢救,1根骨髓穿刺针,ml红细胞悬液,ml血浆,处伤口,里外数百针的缝合,6个学科几十位医务人员的齐心协力……这是近日医院惊心动魄的一幕。8月21日早上7时许,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划破了整个村子的安静,匆忙的脚步声、哭喊声夹杂着担架车轮的滚动声,一位浑身血污的中年妇女被紧急送上了救护车。据参与抢救的急诊科院前医生孙高全回忆:当时的场景真是触目惊心,患者全身血肉模糊,昏迷不醒,几十处大而深的开放性伤口,有的伤口还在流着血,头部伤口都能清晰的看到碎的骨头茬。唉!这是在急诊科这么多年我见到的刀伤处最多的患者。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拉开了序幕。抢救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院前急救团队,沉着镇定,立即向创伤中心办公室主任、急诊外科主任刘秉柱汇报,同时迅速清理包扎伤口,检查排除颅脑和腹腔脏器损伤,并尝试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一次、两次、三次……均因为血压太低而无法建立。病情危急,刘秉柱没有丝毫迟疑:“快!立即开通创伤中心绿色通道,通知相关科室的同事会诊,输血科备好足够的血浆,急诊科做好骨髓腔输液准备”。此时,正在会议室开会的院长于健、副院长郭环宇得知情况后,通过电话了解救治进程,协调指挥。几分钟后,急诊外科主任刘秉柱、医师段锐、师威龙、张宇轩、王以科,麻醉科主任刘学斌、麻醉医师郭坤,耳鼻喉科医师张铁堆、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李双利、手术室护士长张旭鸣等先后到达会诊现场。很快,患者通过创伤中心绿色通道进入急诊抢救室,刘秉柱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为患者进行了骨髓腔输液,同时手术室、输血科、麻醉科紧锣密鼓的做着术前准备,确保患者血压稳定和手术安全。刘秉柱回忆道:“这是我院第二次采用骨髓腔输液抢救濒危患者,患者失血过多,失血量达ml,当时血压值极低,情况十分危急,时间耽误不得,必须果断采取骨髓腔输液,才能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头部前额的伤口最密集,伤口最长的有20cm左右,颅骨、眶骨骨折;面部双侧数道长15cm左右的伤口一直延伸到口腔、耳朵,已经无法辨认模样;胸腹部、四肢肌腱多处多段断裂,不规则伤口最长30cm左右;手腕部正中神经,绕动脉、掌肌断裂……经会诊讨论,综合多学科会诊意见,决定在多学科合作下给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一次性完成伤口清创缝合,包括头、面部、手腕神经、桡动脉、肌腱吻合等手术。一场浩大的工程开始了。由于患者伤口多、创面大,且多处重度挫伤,清创差不多花了1个小时,头部还清理出许多碎骨。手术中,皮肤、面部、肌腱、双手肌腱、神经、血管的吻合,要在显微镜下完成,所用的缝合线、缝合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比头发丝还细;像头部、面部,手腕部组织血管密集,要从内到外一点点吻合,再加上所有伤口都已中度污染,时间十分紧迫,所有医生必须做到快速、精准、娴熟的完成每一针的缝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持续考验着术者的耐心、技术与体力,虽然,手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下午2点30分,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这场凝聚了数十位医护人员汗水和心血的手术终于圆满收官。手术共计使用血浆ml,红细胞悬液8个单位(约ml)。看着患者血压逐渐恢复,肤色红润起来,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术后,转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患者住院治疗两天后,逐渐好转,清点伤口时,患者伤口大大小小达处,皮肤表面缝线、肌腱、血管神经的缝线有数百针之多……刘秉柱介绍说:“这个患者能够抢救成功,得益于我院创伤中心的院前院内联动,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多学科联合抢救机制。目前,我院组建了包含骨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创伤中心急救团队,建立了院前院内联动机制,院前医生通过伤情评估与院内医生联动,院内救治可提前做好准备,无缝衔接;还建立了快速、便捷的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对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简化入院等各项手续,严格执行先抢救后付费、优先救治、优先取药、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使创伤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文/崔宏博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pmwc.com/hlcs/3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