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是指由于肱二头肌长头腱从结节间沟内滑向其内侧,而引起肩部疼痛、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且肩部多有严重旋转、扭挫的外伤史。
中医无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之病名,它主要是由于先天变异及外伤所致,使其肌筋改变原来的位置,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其中翻、转、离均指筋伤以后失去了原来的位置。此病应属于中医学“筋出槽”的范畴。
病因病机由于先天变异,发育不良,造成肩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失所养,虽然外伤是体表受之,但由外及内,气血必然受损,故《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云:“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伤及气血,气血瘀滞,气无形,气机闭,不通则痛,血有形,血离脉外,瘀血不运,新血不生,瘀血之处,形成肿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所以肩部疼痛,血流缓慢,瘀血内停,形成肿痛。《灵枢·经脉第十》所说“筋内刚”,说明筋的功能坚劲、刚强则能束骼,而筋都附着在骨上,气血运行通畅,才能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肩部经筋气血受损,而发生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临床证候肩前有肿胀,肩关节疼痛,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功能活动受限,行走时患肢不能前后摇动。患肢前臂需用健手托扶,以保持肘关节屈曲位,以减少活动或上肢重量所造成的疼痛。其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均以背伸为甚,肱二头肌腱处压痛明显。
鉴别诊断(1)锁骨骨折:该病有肩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其疼痛因骨折端移动而加重,局部肿胀而致锁骨上窝、锁骨下窝变浅或消失,甚至有皮下瘀斑,患肩下垂并向前、内倾斜。头偏向患侧,下颌多偏向健侧,通过松弛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减少疼痛,并且常用健侧手掌托其患侧上肢肘部,以减轻因上肢重量牵拉而引起的疼痛。检查骨折处压痛明显,完全骨折可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骨折重叠移位者,从肩外侧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两侧不等长,拍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2)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发生脱位后,患肩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肩部失去圆形膨隆外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部空虚,形成“方肩”畸形。患者弹性固定于外展20°~30°位,在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盂下脱位时,患肢长于健侧,搭肩试验阳性。拍X射线片可显示肩关节脱位及肱骨头移位方向。
推拿治疗方法一
治则:舒筋活络,复位止痛。
手法:按压、捏拿、弹拨、揉等。
选穴:缺盆、肩井、曲池、尺泽、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
(1)按压肩臂:按压曲池、尺泽、合谷、缺盆等穴位,每穴各按约半分钟,使患肢有酸麻、胀感。
(2)捏拿肩臂:用拇指、示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做捏拿手法,捏拿肩井、肩关节部肌肉及上肢肌肉,使肩部上肢的肌肉尽可能地放松,为其以后复位做准备。
(3)弹拨: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腕部,尽量使患侧上肢背伸,另一手拇指对患者肱骨小结节前缘处用力向外上方做弹拨手法数次。
(4)揉肩部:用掌揉法及指揉法对患处进行治疗,然后放松,以缓解施用复位手法后的疼痛及不适感,以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体位:以上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患侧。
方法二
治则:活血通络,理筋整复。
手法:按、拿、捏、揉、推、牵。
选穴:天鼎、缺盆、中府、曲池、小海穴、肩髃、肩髎、肩部阿是穴等。
操作:
(1)拿捏肩臂:以右侧病变为例。左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右手沿肩部自上而下由顺次拿捏至腕部,反复操作6~8次。
(2)点按颈肩:以一手拇指点按患侧的天鼎、缺盆、中府、曲池、小海穴、肩髃、肩髎、肩部阿是穴等穴位,每穴按压1分钟,以透热为度。
(3)牵法:右手四指放于患者右肩上部,掌心对着腋前侧,拇指放于三角肌前缘中1/3处,拇指用力抵住肱骨颈部,即肱二头肌腱长头处,此时左手握患腕,掌心朝前,肩外展至60°,前屈40°,两手作对抗牵引。
(4)旋转复位:在持续牵引的情况下,将患侧腕部缓缓向后旋转,同时右手拇指放于脱位的肱二头肌肌腱长头处向外上推压,左手将患肢缓慢地旋前,两手相互配合促使脱位的肱二头肌腱滑入结节间沟,达到复位的目的。
(5)揉肩部:一手拇指在肱二头肌长头处施以轻轻的揉法,然后将两手掌分别放在肩前、肩后做旋转按揉法。
体位:以上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对侧。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中华推拿奇术》(石学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长按